在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水泥廠構筑物的安全穩固與持久耐用,對于企業的生產順暢、經濟效益最大化以及員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遺憾的是,不少水泥廠在實際運營中,往往因對構筑物定期檢測與加固工作的忽視,而使自己置身于一系列潛在的重大風險與可能遭受的重大損失之中。
近日,江蘇匯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朗建設”)為大家詳細梳理了長期不對構筑物進行定期檢測與加固給水泥企業造成的安全隱患,喚起水泥企業對這一問題的深刻警覺,協助您有效識別并規避這些風險,從而確保您的企業能夠穩健前行,持續發展。
混凝土結構損傷加劇
在水泥廠嚴酷的生產環境中,粉塵與腐蝕性物質的肆虐對混凝土結構構成了持續且嚴峻的侵蝕挑戰。以某水泥廠的熟料庫為例,由于缺乏及時的檢測與維護加固措施,其混凝土保護層逐漸剝落,內部鋼筋裸露并遭受銹蝕的侵襲,墻體隨之布滿了多條裂縫,這一連串的損害嚴重動搖了構筑物的整體穩定性,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家水泥廠的鋼筋混凝土筒倉上,該筒倉在使用期間,于標高25米至41米的區間內,不幸出現了多條豎向裂縫,經過專業的安全性鑒定,該區域的上部結構被評定為Du級——即最危險的等級,亟需采取全面且有效的整體加固措施以防止災難性事故的發生。
更令人擔憂的是,數據顯示水泥廠預熱器區域的混凝土碳化速率異常迅猛,高達每年8-12毫米(相比之下,普通建筑的碳化速率僅為每年1-2毫米),這意味著僅需短短五年時間,50毫米厚的保護層便可能被完全穿透,進而導致鋼筋的全面銹蝕,嚴重威脅到構筑物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能。
鋼結構銹蝕嚴重
水泥廠內濕度高企且充斥著腐蝕性介質的環境,對鋼結構構成了極為嚴峻的挑戰。在山東某水泥廠,一座鋼結構棧橋由于缺乏必要的檢測與維護,導致其表面的防銹漆逐漸脫落,鋼材直接暴露于惡劣環境中并迅速生銹。這一過程不僅使得鋼材的有效截面不斷減小,力學性能也隨之大打折扣。在遭遇強風天氣時,這座棧橋出現了明顯的晃動與變形,險些釀成坍塌事故,所幸及時發現并采取了緊急措施。
另一實例則涉及一座使用長達27年的35米高混凝土煙囪。在某水泥廠中,這座煙囪在標高13.5米至24米的范圍內,其外壁保護層出現了嚴重的外鼓起殼現象。深入檢查發現,內部的鋼筋已遭受嚴重銹蝕,體積膨脹顯著,這對整個結構的穩定性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復與加固,后果將不堪設想。
基礎不均勻沉降擴大
部分水泥廠因在選址階段的地質勘察工作不夠充分,加之生產過程中設備振動與重載的持續作用,導致構筑物基礎出現了不均勻沉降的問題。以某水泥廠的原料倉庫為例,由于缺乏及時的檢測與加固措施,其沉降差異逐漸增大,墻體因此開裂,物料分布也變得不均勻,進一步加劇了受力不均的狀況,使得倉庫隨時處于倒塌的邊緣,嚴重威脅著生產安全與人員安全。
據相關數據顯示,對于未進行加固的生料均化庫,其地基沉降量每年可達驚人的150毫米。然而,通過采用微型樁與注漿復合地基加固技術這一先進方法(該方法得到了《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中推薦工法案例9的驗證與支持),可以將沉降量有效控制在每年3-5毫米的范圍內,顯著提升了地基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實證參考方面,貴德縣某水泥廠對生料庫采用了高壓旋噴樁加固技術,經過連續三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其沉降量穩定在每年2.8-3.2毫米之間,這一成果在加固工程驗收報告中得到了詳細記錄。這一成功案例不僅驗證了加固技術的有效性,也進一步證明了通過專業加固處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構筑物的沉降量,確保生產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
從水泥廠構筑物的結構安全方面綜合考慮,如果水泥不定期進行構筑物的檢測,就會造成一系列安全隱患,嚴重會導致發生安全事故,進而影響水泥企業的安全運營,不僅會給水泥廠金錢方面的損失,更會給水泥廠帶來極大的商譽損失。為了減少水泥企業的損失,匯朗建設為為各大水泥廠算了一筆賬。


*數據表明,每投入1元預防性維護費用,可避免8-10元事故損失。這正是頭部企業(如海螺、華潤)在行業寒冬中仍能維持盈利的關鍵策略。
一次水泥廠構筑物的檢測可以讓水泥廠減少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損失,在目前水泥企業降本增效的關鍵時刻,減少損失就是賺錢。通過匯朗建設給出的檢測方案,可為水泥企業增效100萬到5000萬元不等。
綜合來看,水泥廠構筑物的結構安全絕非小事,它直接關系到員工的生命安全與企業的生死存亡。定期的檢測與維護加固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責任與擔當的體現。唯有將安全放在首位,加強日常管理與維護,才能有效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