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3年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又到了年底收賬的時候。朋友圈里“要賬難”的段子又多了起來。水泥銷售表示清欠任務很艱巨,壓力山大。
疫情成了賴賬不還款的擋箭牌
有網友表示,疫情成了不還款的擋箭牌。一說要欠款就說停產了,會計封控了。疫情是暫時的,信譽是長久的,大家都在疫情中,都很艱難。
為保證正常運行,金隅冀東要求款到發貨
金隅冀東某公司因公司通知,受疫情影響,辦公室人員經常不能按時到崗,財務回款核銷不能按照完成,銷售人員不能及時追款回款,考核評定差,客戶朋友又隨時面臨封控,交通,資金各種問題,臨近年底,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行,所有業務板塊一律款到發貨。
水泥企業原本多以現金收款為主,很少做墊資生意。墊資欠款也多發生在經銷商、商混和施工企業領域。而今年以來市場需求低迷,部分水泥企業增加了“信用銷售”的份額,以至于到年末時發現應收賬款中這部分賒銷欠款較上年同期增加不少。
商混領域賒銷風險加劇,經銷商舊賬未清,新賬又欠
近兩年來,多地商混協會屢屢發布行業風險預警的提示函給各會員單位,為控制應收和應付賬款的平衡,各企業應提高財務風險意識,杜絕無限制擴張業務和墊資,一方面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同時要及時支付原材料款,不應隨意轉移風險,增加糾紛。
同時要求揀選優質合作單位,依賴大數據分析合作風險,做好工程項目資信背景調查,控制供貨過程中的資金風險,合理應收賬款,多方式解決爭議,降低墊資風險;拒絕接受部分企業的商業承兌匯票支付方式,降低自身資金風險,以免造成連帶訴訟反應。
經銷商方面,多數放棄了利潤較高,但需要墊資的生意。某品牌水泥經銷商對水泥人網表示,今年墊資的生意幾乎沒做,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年資金鏈斷裂的中小經銷商太多了,另一方面前兩年欠的賬還沒要回來,沒有多余的錢繼續墊資了。這兩年房地產企業頻頻暴雷,許多水泥經銷商這一整年幾乎都在要賬和要賬的路上。
海螺水泥應收賬款同比增加超100%,萬年青應收票據大增1467.3%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17家上市水泥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中有5家企業在50億以上。
其中寧夏建材應收賬款同比增加113.47%,海螺水泥同比增加109.76%,均超過了100%。萬年青、亞泰集團、冀東水泥、上峰水泥等4家企業應收票據同比均增加了100%以上。其中萬年青應收票據同比增加1467.3%,亞泰集團增加298.55%,冀東水泥增加172.41%上峰水泥增加117.49%均超過了100%。
陜西建工千億簽約合同成了“紙上財富”
應收票據和賬款的增加也有著收不回來變成壞賬的風險。陜西建工在登陸A股市場第一年,上千億簽約合同就變成了“紙上財富”。企業公告稱,為加強應收款項催收,加快資金回籠,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法務助力清欠策略,主張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公司利益,對拖欠工程款的建設單位向法院提起訴訟,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國企。
相關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應收賬款過高對企業而言本身就是問題,會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與信用風險。尤其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部分應收賬款勢必會出現壞賬情況。過高的應收賬款背后可能涉及擴張規模過快、資金鏈不夠穩健等情況,尤其對于剛上市不久、資金充沛的企業而言,更易出現上述問題。
造成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多是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為了擴大銷售,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這些因素常常迫使企業不得不采用賒銷即發放信用的方式去爭取客戶,擴大市場占有率。而賒銷本身是有風險的,這種賒銷風險就是企業應收賬款風險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