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泥行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長明在接受水泥人網獨家采訪時表示:在滿足各種結構工程實際需求的前提下,少用高標號水泥,多用低標號(32.5等級)水泥,研發推廣應用新型綠色低碳水泥(國際上統稱為新型低碳膠凝材料 SCMs),才是水泥行業真正節能減排的發展方向。
發展高標號水泥,取消低標號水泥,方向做錯了
針對水泥行業低碳目標的達成,企業盲目發展高標號水泥,取消32.5水泥,方向完全走錯了。水泥行業顧問級專家高長明表示,為持續推進行業發展,達到水泥行業低碳目標,最好的辦法是調整水泥品種構成,由傳統的單一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主轉型為多元的各品種水泥。
高老列舉了熟料以及常用水泥產品的一些性能和應用場景。從現今我國土木建筑結構工程用的各種不同品種水泥,按照它們的單位碳排放量、主要原料、混合材摻入量和熟料系CF等指標來分類,可見綠色低碳低鈣水泥混凝材的摻入量相對較高,其特點不僅符合低碳低鈣,單位排放量也相對較低僅在300kgCO2/t左右。
各種不同品種水泥的特點指標
近幾年海螺、紅獅等多家企業推出新品M型砌筑水泥,這種水泥生產的技術要求相對不高,只要符合標準即可銷售,主要應用于砌筑領域,農村自建2-3層磚木結構房屋可以采用M型水泥,多生產C30以下標號混凝土。而P型水泥則多用于結構工程,P型水泥多生產C30及以上標號混凝土,應用于工程施工領域。
上述表格中列出的綠色低碳低鈣水泥,強度等級是32.5,特點是低碳低鈣低熟料系數,國際上統稱為新型低碳膠凝材料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SCMs),直譯為補充型水泥質材料。
所謂“補充型”意在彌補OPC水泥高碳高鈣的弊端,這個弊端主要指高標號水泥易產生細微開裂,從而導致腐蝕,影響建筑物整體壽命。
德國、法國、美國、英國多國發力低碳水泥
綠色低碳低鈣水泥作為補充型在其他性能均保持不變或有所改善的條件下推出。現今世界各國正在努力研發推廣應用SCMs,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應用的有10多個品種或品牌。
德國,古巴,法國,瑞士、英國、美國等 SCMs的使用占比已達10%左右。我國現有的綠色低碳水泥以硫(鐵)鋁酸鹽水泥、高貝利特水泥、燒粘土水泥LC3、地礦水泥Geopolymers為主, 使用占比很小,品種也不多。這類水泥的占比應由2021年的3% 提升到2050年的25%。這也正是水泥行業拓展創新研發推廣應用的“低碳水泥”戰略方向。
宏觀統計水泥的熟料系數CF將由2021年的0.64降低到2050年的0.50以下。貫徹少用 OPC熟料,多用深加工的混合材替代部分熟料的減碳方針。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水泥單位碳排放量減少176.9 kgCO2/t.c占總減碳量高達29%。相對而言,其技術難度也是較高的。
32.5水泥更符合“四零一負”的理念
對于公眾對32.5水泥的誤解,高老對水泥人網表示,32.5水泥并不是劣質品的代名詞,也不代表落后,更不能認為不取消32.5水泥就會助長假冒偽劣盛行。
國際上所說的綠色低碳低鈣32.5水泥與傳統的粗制劣造的32.5水泥完全是兩回事。這里的低碳低鈣32.5水泥,無論在技術含量和科技水平等方面都遠高于普通的高標號硅酸鹽水泥。曾經全行業都在推動“水泥高標號化”,且已取消了P.C 32.5等級水泥。
區別于高標號水泥,綠色低碳低鈣水泥(復合水泥)更符合“四零一負”的理念。所謂的“四零一負”是指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實現對環境的零污染;對外界電能的零消耗;對廢水、廢渣、廢料、廢氣的零排放;對化石燃料的零消耗。一負是指多用混合材,少用熟料,盡可能的消化各種廢棄物,用作水泥的替代原燃料,促進廢棄物的“負增長”。
“四零”我們一直在做,而“一負”在PC32.5水泥的取消后似乎與目標反向而馳了。為了改進提高混合材的綜合利用,許多發達國家在降低熟料系數,推廣應用32.5復合水泥(CEM II/C和CEM VI)等方面不斷地進行了深入的研發和創新。在這方面,德國和日本處于領先地位,中國曾經的表現也不遜色。但是近年來,受取消復合硅酸鹽水泥的影響,其負面效果顯現。
針對于此前有行業人士提出非洲沒有32.5復合水泥,相對較發達的中國卻一直在生產銷售32.5復合水泥所以必須要取消的觀點,高老表示,非洲國家生產水泥多是將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石膏加工成水泥。原因是他們沒有大量的工業企業,沒有復合水泥需要的大量混合材,不具備大批量生產復合水泥的條件。
相反,我國屬于發展型國家,發電廠、鋼鐵廠等生產所遺留下來的大量廢渣廢料都需要處理,而復合水泥剛好彌補這一不足。將其他工業企業產生的廢渣廢料吃干榨盡。
全部取消32.5水泥與減碳的初衷背道而馳
高老表示,如果把所有32.5水泥全部取消,對于水泥工業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打擊將是致命的,與減碳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馳的。
其嚴重的后果就是水泥的熟料系數CF非但不能降到0.50以下,反而會飆升到0.80以上。同樣,非但不可能減碳177 kgCO2/t.c.,反而會增碳130 kgCO2/t.c這一進一出兩者相差307 kgCO2/t.c.。占單位水泥碳排放總量的一半。
同時,所需要的CCS數量將猛增到4倍以上(>400 kgCO2/t.c.),遠超過了實踐中經濟可行的限值。這對我國水泥工業的健康正常發展必將造成重大的創傷和危害,必將大大的拖后我國達到碳中和的進程,至少拖后10~15年或者更甚。高老呼吁,保護所有32.5水泥,且恢復復合硅酸鹽 32.5水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