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陜西13家水泥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案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據水泥人網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發生在水泥、混凝土行業涉及壟斷七宗典型案例,涉及40多家水泥、混凝土企業,處罰金額高達11.78億元以上。
陜西13家企業共處罰款約4.51億元
2022年6月28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13家水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共處罰款約4.51億元。其中海螺水泥旗下的6家公司串通漲價,合計被罰1.06億元;冀東水泥旗下3家公司被處以2018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合計達9756萬元。
福建7家混凝土企業達成并實施了壟斷協議被處以1582.9萬元罰款
2022年6月8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福建廣夏混凝土有限公司、杭德(建陽)混凝土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陽區華盛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省武夷建達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武夷瀝青混凝土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陽區永固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省云信混凝土有限公司等7家混凝土企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共處罰款1582.9萬元。
處罰決定書提到,上述7家混凝土公司利用未經合法登記的“建陽區商砼協會”,達成并實施了壟斷協議,排除、限制了南平市建陽區商品混凝土市場競爭,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四川水泥協會及5家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被罰5900多萬元
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和推動6家水泥經營者,在成都區域內推漲散裝水泥價格,達成并實施統一散裝水泥漲價時間、調價幅度的壟斷協議。2020年12月,四川省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共計5981.13萬元。
山東8家涉案當事人罰沒款合計2.28億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8家涉案當事人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8657.2萬元并處2018年度銷售額2%的罰款計14172.3萬元,罰沒款共計22829.5萬元。
重慶2家商砼企業涉嫌壟斷被罰2312.882萬元
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重慶市豐都縣2家商砼生產企業壟斷協議案的處罰決定,合計實施處罰2312.882萬元。
豐城市預拌混凝土協會及其8家會員企業涉嫌壟斷,被罰2.86億元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對豐城市預拌混凝土協會及其8家會員企業涉嫌壟斷協議進行處罰,罰沒款共計2.86億元。
吉林三家企業實施價格壟斷被罰1.1439億元
據水泥人網了解,早在2014年發改委責成吉林省物價局對吉林省3家水泥企業實施價格壟斷的行為,依法罰款共1.1439億元。
發改委查明,三家企業通過頻繁召開會議的方式,商定水泥的銷售價格,并在經營中執行了會議決議約定的價格,達成并實施了價格壟斷協議,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控制了水泥銷售價格,損害了下游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有行業人士對水泥人網表示,當今的中國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想要達到全區域的“壟斷”,似乎不太可能。前幾年個別市場區域推動的競合協同,集體漲價,不僅碰觸了壟斷紅線,更給上下游產業帶來的不利的影響。
陜西水泥企業達成被實施的壟斷協議,一度引來下游22家商混企業聯名向市長呈情。四川區域的水泥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導致下游商混企業堵門請愿……更多的區域下游商混協會頻發預警通知,建議預拌混凝土企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穩價增量。
水泥行業壟斷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這也是近幾年水泥企業能夠大賺特賺的主要法寶,至于為什么,水泥企業壟斷如此嚴重,查處卻寥寥無幾,這其中的奧秘,我想大家應該早已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