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西、廣西、西藏等多省市自治區通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況,其中提到了關于違規上馬“兩高”項目相關情況。
江西違規上馬“兩高”項目
江西省通報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況中提到九江市相關縣(區)能耗總量控制不力,違規上馬“兩高”項目。德安縣、濂溪區多個項目未批先建甚至投產運行,對限制類產能把關不嚴,彭澤縣、濂溪區節能承諾不兌現。對九江市發改委、濂溪區政府、江西德安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等4名責任人給予了相應的處理。
廣西大量新增產能,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廣西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提到,一些高耗能行業產能持續擴張。廣西近年從全國18個省份置換水泥產能,12個在建項目水泥熟料產能達到1734萬噸,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西藏昌都規劃外水泥熟料項目上馬
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典型案例,西藏昌都水泥項目批小建大,生態破壞問題突出》。其中提到,2018年以來,昌都市推動規劃外水泥熟料項目上馬,到2021年實際建成4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均存在批小建大問題,產能合計360萬噸/年,產能利用率由2019年的97.4%下降至2021年的63.4%。督察發現,自治區有關部門批準昌都市4個水泥熟料項目產能合計25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超過批準產能的41.2%。其中,高爭建材一期、高爭建材二期、海通水泥批復產能均為60萬噸/年,八宿水泥批復產能為7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均為90萬噸/年。
江蘇省“兩高”項目違規,兩條萬噸線置換公告被撤銷
6月初,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反饋督察情況中提及江蘇省“兩高”項目違規問題依然存在。其中,常州溧陽市東方水泥公司2017年停業關閉,溧陽市工信局卻于2021年上報不實材料,稱該企業符合遷建條件,計劃異地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省有關部門同意遷建方案并發布公告。今年4月19日,江蘇省工信廳發布公告稱,撤銷2021年8月5日發布的《溧陽市前峰水泥有限公司搬遷建設水泥熟料生產線方案公告》。
山東三家水泥粉磨站補齊產能
山東工信廳發布公示,三家水泥企業已建成的水泥粉磨違規存量項目,應按照項目立項時產能替代政策補齊產能。山東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要求,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嚴格執行產能置換要求,確保產能總量只減不增。
云南、吉林、福建、四川、貴州、安徽、重慶多省市自治區均有新增產能
對比近兩年各省市自治區公布的熟料生產線清單可見,部分區域未減反增。其中云南省內截止2021年底已建成加在建新建產能共10953.42萬噸/年,2020年底已建成加在建新建產能共10089.87萬噸/年,新增863.55萬噸/年。
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工信部門
上述各省市自治區公布的2020和2021年水泥熟料生產線清單顯示,云南、吉林、福建、四川、貴州、安徽、重慶等省市自治區均有新增產能。
水泥跌價,產能集中度提高,利好于低成本龍頭企業
目前,政策端要求減量,提高產能集中度;各企業將降本增效作為頭等大事來做;市場面需求持續下行,水泥價格跌至成本線邊緣 。
2022 年一、二季度需求疲軟,疊加水泥價格處于相對上年較高的水平,出現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行情 。時至6 月底隨著水泥價格的下跌和煤炭價格處于高位,水泥與煤炭價格差已經跌至5 年來最低水平,水泥價格也較上年同期更低。但是,海螺、紅獅等低成本龍頭企業僅業績下滑,盈利水平仍較其他企業較好。
上市公司公開數據顯示,海螺水泥在行業內水泥噸成本相對較低。2021年在能源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噸成本僅為203.34 元,噸毛利約為157.12 元/噸。較近10 年的歷史最低位2015 年的49.15 元/噸,仍高出108 元/噸。2022 年上半年經過價格下跌和能源價格高位的擠壓,噸毛利水平預計仍在100 元左右。在水泥行業景氣度下行過程中,低成本的水泥企業還可以依靠低成本的優勢獲得一定的利潤率水平。
如果水泥行業景氣度持續下降,將有利于低成本龍頭企業外延式并購和購買產能指標擴張的進程。并且一旦需求改善,也將獲得較大的業績彈性,這或許也是頭部企業爭相上馬新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