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工信廳連發多份水泥熟料產能置換公示。公示文件顯示,山水水泥旗下棗莊山水水泥通過退出濟寧山水水泥2500t/d、棗莊山水水泥2500t/d熟料產能新建一條4000t/d熟料生產線,置換比例為1.25:1。



數據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公開數據
數據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公開數據
沂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通過退出棗莊山水500t/d、煙臺興昊山水水泥有限公司2000t/d、東阿山水東昌水泥有限公司2500t/d,合計5000t/d熟料產能新建一條4000t/d熟料生產線。







莒縣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通過退出德州中聯大壩水泥有限公司1500t/d、日照中聯水泥有限公司4750t/d新建一條5000t/d熟料生產線,置換比例1.25:1。
煙臺棲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通過退出煙臺棲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500t/d、泰山中聯水泥有限公司2000t/d、以及自有2500t/d熟料產能,新建一條4000t/d熟料生產線,置換比例1.25:1。

水泥人網注意到,上述四個項目中都存在拆分項目。也就是將一條或多條熟料生產線拆分為兩個或多個產能分別置換到不同的新建項目中。
水泥工藝停滯不前,“拆小建大”另辟蹊徑
目前國內水泥行業熟料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水泥企業在生產工藝方面的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幾乎所有水泥企業的生產工藝都相差不大。在這種競爭格局下,水泥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演變成生產成本的競爭,而原來的1000t/d、2000t/d、2500t/d的水泥熟料生產線相對于新建項目來說,沒有任何的優勢,更沒有過硬的競爭力。因此,各大水泥企業在迎合國家政策的同時,紛紛“拆小建大”。拆掉原有的小規模生產線,數條“小線”合成一條相對較大規模的生產線,這樣在能耗,成本上更具競爭力。
據消息人士透露,部分水泥集團已發嚴令,集團內產能置換嚴禁轉出,另有集團要求只準進不準出;從設備以及技術先進程度方面來看,新建生產線多是在智能化程度以及產業鏈延伸上發力,單線產能越建越大。而如紅獅水泥、海螺水泥等企業則多以收購、并購老舊生產線擴大產能規模為主。
近五年內擬投產的水泥熟料生產線

數據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公開數據
從退出項目來看,一個退出項目或拆分為兩個或多個“指標”置換出去。一個新建項目也多由兩個或多個項目退出減量置換而來,也有部分新建項目是以遷建之名等量置換而來。
用于產能置換擬退出項目一覽

數據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公開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近200個項目退出,退出產能超1.4億噸。退出項目產能5000t/d及以下均有涉及,其中1000-2500t/d,占比達80%以上,且絕大多數為1.1.25減量置換。退出產能相對較多的區域為云南 、安徽、四川、內蒙古、黑龍江等。
據水泥人網了解,繼紅獅水泥以1.41億元拍下小南海水泥70萬噸熟料產能指標以來,熟料產能置換的“指標”報價一路上漲。甚至有部分預退出企業手握產能指標,待價而沽。
但據消息人士透露,產能置換政策或將于近期做相關調整,減量置換比例將提高到2:1,且新建項目淘汰退出“指標”不可超過兩個。
相關分析人士表示,即將落地的產能置換政策,必定是偏重“去產能”主題,未來想以多條小線置換新建一條大規模生產線是不可能的了,手握小規模產能“指標”的企業或將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同時2:1的置換比例也將影響更多的企業外購產能指標,絕大多數的企業將專注自己企業內的拆舊建新。
從近期各區域激烈的市場競爭來看,新建生產線從規模和成本上相對領先,即使同樣是5000t/d生產線,新建生產線在成本上也具有明顯的的優勢。未來水泥行業的市場競爭,將是拆舊線建新線的競爭,整個行業正在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拆小建大”的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