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中央紀律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五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文件提到嚴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嚴管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抓緊修訂《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保持水泥錯峰生產政策的連續性。





發改、環境、安全相關部委提出淘汰落后產能,相關協會提出退出標準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將被淘汰,其中包括直徑3 米(不含)以下水泥粉磨設備。限制類包括2000 t/d(不含)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60 萬噸/年(不含)以下水泥粉磨站。
生態環境部出臺的《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引領性粉磨站企業指標要求裝備水平單條生產線須達到80萬噸/年及以上。水泥熟料企業績效分級指標中A,B級企業裝備要求采用不低于 2000噸/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工藝、不低于 1000t/d特種水泥熟料生產工藝。
同時,中國建材聯合會聯手15家專業協會共同制定的《建材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指導目錄》,在2021年底前淘汰2500t/d(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
據水泥人網了解,近期山東省、廣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相關淘汰落后產能的文件。
廣東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不達標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產能
廣東省2021年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總體要求提到要以鋼鐵、水泥等行業為重點,通過完善綜合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落實部門聯動和地方責任,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工作機制,促使一批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方案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廳、能源局等多個部門各自負責領域內的依法關閉退出的企業、設備及產能。
方案中提到依法處置企業包括能耗不達標企業、有質量違法企業、有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企業、設備或工藝裝備落后企業。
針對能耗不達標企業,逾期未整改或經整改仍未達標的,要依法關停退出;對環境違法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依法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無證生產企業或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產品企業將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條件達不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或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產能經停產停業整頓后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提請當地政府予以關閉;有關部門依法吊銷其有關證照。
工藝裝備達不到有關產業政策規定的責令立即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或拆除主體設備,并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再恢復生產。
山東省未來四年淘汰2500噸/日以下熟料線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要求堅決淘汰落后動能,錨定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嚴格落實環保、安全、技術、能耗、效益標準,分類組織實施轉移、壓減、整合、關停任務,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動能。
水泥行業到2022年,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2500噸/日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噸/日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須確定產能置換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產能可以進行減量置換,置換比例按工業和信息化部標準執行。
到2022年,直徑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退出產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進行減量置換。通過產能置換新建的水泥熟料生產線規模不得低于4000噸/日,水泥磨機直徑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產能置換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和水泥磨機,直接關停退出。嚴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產能轉入山東省,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任務清單中包括,水泥熟料企業18家35條熟料生產線、水泥粉磨企業182家。



據水泥人網此前報道,不僅山東和廣東地區,近日遼寧大連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東立,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韓景就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大連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作以通報時提到大連市要實現從“退二進三”,逐步向“優二強三”轉變,推動中心城區高污染行業涉及化工、熱電、水泥、金屬、塑料生產等相關企業,盡快搬遷。
2020年底前河南省已率先退出4條日產2000噸及以下通用水泥熟料生產線、9座直徑3米及以下水泥粉磨站。

安徽省合肥市要求2020年底前淘汰單套粉磨水泥產能100萬噸以下的粉磨設施,2022年底前淘汰2500t/d的水泥熟料生產線。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30多家有生產許可證的水泥企業中僅4家粉磨站通過驗收,其它26家粉磨站均存在被關停的風險,占當地水泥企業數量的87%。玉田縣水泥粉磨站企業由17家整合到6家。依據相關部委及各地產政策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內將有超過2000多家粉磨站,800多條熟料線關停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