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山縣市場監管局大畈市場監管所接到一樁稀奇的消費投訴,竟是因為購買的水泥磚沒有加水泥。
原來,2019年2月,大畈鎮村民章某向通山縣某磚廠支付了2.7萬元購買了10萬口水泥磚。章某在做第三層樓房時,發現所購進的水泥磚有質量問題,遂向磚廠索賠。自行索賠無果后,章某向“12345”熱線投訴。通山縣市場監管局接到轉來的投訴后,立即責成大畈市場監管所進行核查處理。
大畈市場監管所調查人員對投訴人章某的新房進行實地勘察時,章某的新房已基本建成,房間內只殘存一些斷磚、碎磚。在現場,章某一邊訴說,一邊拿起斷磚用手捏碎給調查人員看。
隨后,調查人員找到被投訴人通山某磚廠負責人了解情況。該廠負責人承認,2019年,在章某購買的水泥磚中,確有幾千口未摻水泥的磚,原因是當時工人師傅忘了加水泥。而這些“未摻放水泥的磚”也被摻放在成品磚一起堆放,因未及時清理出來而被章某買走。在調查人員指出被投訴人應承擔過錯責任后,該磚廠負責人答應給予章某適當的賠償。
但在核實問題磚數量時,投訴人章某與被投訴人又發生分歧。章某聲稱約有2萬口問題磚,磚廠負責人卻說只有5000口,雙方各執一詞。因房子已做好,“問題磚”的數量也無法確定。
經過調查人員調解,最終雙方同意以10000口作為賠償基數,折價人民幣3000元,以現金當場支付。投訴人獲賠后,當場簽署了諒解書,表示今后不再追究被投訴人的賠償責任。
(來源:咸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