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污染天氣實施精準預報預警。由氣象部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和省生態環境廳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專家團隊,每天對各市、不同區域、不同時段(7天以內)的氣象條件、環境質量級別、主要污染因子、污染濃度進行精準預測預報,指導各市做好污染減排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自2020年10月份以來,已開展全省研判4次,編寫全省空氣質量日報48期和大風揚塵、輕中度、重度污染預警專報8期,提出應急響應對策建議50余條次。
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駐廠監督。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每天出動省、市、縣、鄉四級環境管理人員約2700人,對3600余家企業實施駐廠監督和幫扶,其中,省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150家,市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245家,縣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2495家,鄉鎮駐廠監督幫扶企業769家。通過幫扶、督促整改,每天發現問題企業數從300家左右下降到50家左右,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企業從5.5%下降為0.5%,未落實減排要求的企業從2.7%下降為0.7%,存在無組織排放問題的減少到0.2%。
對重點領域進行暗訪核查。全省組成100多個暗訪檢查組進行暗訪核查。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檢查點位22656個,發現存在問題的點位13148個,發現環境問題21365個,其中,立行立改問題9264個,需跟蹤督辦問題12101個。
對精細化管控問題實施督察問責。組成三個督察問責小組對全省精細化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駐廠監督情況、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查督辦。三個小組行程近1萬5千公里,走訪檢查100余個縣市區,現場督察點位481個,發現問題69個,既交辦走訪檢查發現問題,也督辦暗訪核查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管控措施不落實等方面問題,并分類移交給省直相關職能部門。11月14日,12個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組分別進駐鄭州等9個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和省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單位,開展專項督察工作。
對環境問題開展社會監督。通過大力宣傳12369環保舉報熱線一號通,有效地發揮了社會各界廣泛監督作用。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15例,有效增強輿論監督的力量和實效。
開展專項行動以來,污染管控成效初顯。9月25日以來,我省氣象條件明顯轉差,污染過程頻發,通過精準預警管控,優良天數明顯增多。9月25日-11月16日,全省啟動了3次輕中度污染管控及1次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應急響應,全省取得優良天數38天,較去年同期(32天)增加6天。特別是,有些地市在周邊均是輕度污染的情況下,通過精準管控,成功獲得良好天。
據統計,10月16日全省啟動輕中度污染管控后,全省廢氣污染物日均排放量為268.5噸,與管控前(9月25日)排放量375.2噸相比減少107.4噸,減排比例為28.6%。其中磚瓦行業減排比例82.2%,水泥行業減排58.9%,陶瓷、焦化、碳素分別減排62.3%、37.6%、32.7%,廢氣污染減排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