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與垃圾“打交道”的中控樓里,卻看不到煙塵、聞不到異味、聽不見噪音,這讓記者不免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行至三樓,只見工作人員操控著抓斗,將垃圾投入至焚燒爐內,上千噸垃圾與工作人員只隔著一層玻璃,卻聞不到一絲異味。
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黃新驍向記者介紹,這是2018年11月6日,該公司正式啟動的水泥窯協同處理城鄉垃圾項目。該項目處理垃圾無需分揀,窯內高溫能充分降解二噁英,處理過程無異味擴散,可固化重金屬,同步消化垃圾污水。在高達900多度的高溫燃燒下,垃圾被燃燒殆盡。同時,該項目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超過200噸,年處理垃圾量達7萬噸以上,在進行水泥熟料生產的同時實現了對城鄉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
“天等縣平均每天回收垃圾僅110噸,遠遠達不到處理規模的需求,如果有機會,我們考慮將垃圾回收的范圍輻射到周邊的縣(市、區),為垃圾環保處理獻一份力,擔起一個企業應負的責任。”黃新驍說。
這是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大舉措。
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水泥生產、銷售為主要業務。二十多年來,公司產品輻射區內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暢銷品牌。今年,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榮獲“2020年廣西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榮譽稱號。
從粉塵較大的立窯到半自動化生產的懸窯,再到不斷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現在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每年可生產熟料150萬噸、水泥約180萬噸,年產值約7億,創稅約1億元,安排就業人員380人,成為天等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化工廠的示范企業。
技術應用與節能減排是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發展繞不開的關鍵詞。多年來,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不斷聚焦行業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在先進的生產設備及工藝技術、運輸能力、產品品質等方面均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2016年,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成投產了日產40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含7.5MW余熱發電)項目,該項目具有產量高、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環境保護好等優點。
2017年3月,該公司建設完成2條集商砼生產、銷售、運輸一體化,為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的高新技術、綠色環保型預拌混凝土生產線。
混凝土生產線采用全電腦自動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稱量精度和生產效率,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可攪拌各種類型的混凝土,滿足各類建筑、公路、橋梁等工程建設需求,日生產能力可達1500立方米,年可生產優質商品混凝土60萬立方米。
2018年10月,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迎合市場對建筑骨料的需求,經前期調研、分析和論證,充分發揮已有投資項目設施的效率和提高規模效益,投資1.2億元啟動建設200萬t/a石灰巖新型材料項目,不斷提升水泥產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在生產車間內,一臺臺機器設備正在轟鳴運轉。“巖石除進行常規破碎、分級使用外,廢棄料(5mm以下)進入熟料生產工藝,能被‘吃干榨盡’,確保礦產資源達到100%的利用率。”廣西東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守平向記者介紹,經過多年來不斷地聚焦行業新技術與堅持節能減排項目的推進,今年以來,雖受疫情影響,但截至9月份,除了2月份稍受疫情影響之外,其余月份的銷售收益基本上與去年同階段持平。
“目前,企業第二條生產線正處于安裝階段,爭取今年竣工投產。”覃守平說,“投入使用后,預計增加就業崗位200個,公司的總銷售收益將翻一番,為天等縣的稅收與群眾就業再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