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大理市采取強有力措施,全面關停洱海流域范圍非煤礦山,持續推進洱海流域非煤礦山整治,關停和搬遷洱海周邊水泥廠,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加大礦山執法監督力度,昔日被破壞的山體重新披上了“綠衣”。

大理紅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大理紅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攝于:2013年12月)
按照洱海保護、生態保護的總體目標,大理市對全市57個非煤礦山采礦區展開拉網式排查。通過排查,完成了全市57家取得采礦許可的企業和采礦權人的勘查儲量報告、環評準入、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安全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水土保持方案辦理情況以及各類行政審批手續。按照《大理市洱海流域徑流區內非煤礦山關閉工作方案》,對該市洱海流域范圍49個非煤礦山(含3個水泥廠)全部關停,礦區生產生活設施已全面拆除,廢渣及時清運。43個采礦權注銷工作已完成,剩余3個采礦權等待到期注銷。滇西水泥廠老廠、大理水泥、紅山水泥三家水泥企業已于2019年12月31日全面實現停產,并通過省工信委的淘汰產能驗收。目前,三家水泥廠的職工安置工作基本完畢,大理水泥廠和紅山水泥廠的生產設施已基本完成拆除,正在開展礦山復綠,并開展“退二進三”轉型發展相關工作。
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老廠
(攝于:2008年10月)
在此基礎上,大理市采取工程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以自然修復為主的方式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根據礦山的開采現狀及礦區地質地形特點,本著“宜噴則噴、宜栽則栽、宜播則播”的原則,對邊坡采用團粒噴播的工藝進行生態修復;對宕底采用種植土回填、栽植本地樹種旱冬瓜、撒播喬灌草籽的方式進行復綠。目前,已完成46個礦山修復,工程修復后植綠復綠5711畝,已完成投資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