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期間,中美就推進財政對穩經濟的作用達成一致,同時承諾向地方政府推介PPP模式。9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提出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注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再向社會集中推介一批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
分析人士認為,在目前貨幣政策沒有進一步放松的情況下,面對經濟下滑的壓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通過基建托底經濟,而作為政府大力推廣的PPP項目,伴隨著相關法律的不斷出臺,后期的落地將持續加速,對基建投資的推動作用也將更加明顯,同時也將提升民間資本的參與率,推動民間投資回升。
數據顯示,1-8月,發改委累計批復基建投資項目逾萬億元。7月、8月兩月又密集批復12個基建項目,總投資規模達2849億元。另據交通部數據,1-7月全國公路水路交通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28.08億元,按照交通部計劃,今年全年公路建設投資目標是1.65萬億元,意味著仍有近7000億元的投資將在未來幾個月加速釋放。此外,今年鐵路計劃投資規模約為8000億元,但1-7月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85億元,尚未達到目標額度的一半,未來幾個月基建項目有望密集推出。
雖然基建項目審批正進一步加速,但投資增速頗顯乏力。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基建投資單月增速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促投資穩增長面臨很大壓力。
國家發改委于8月31日召開促投資、穩增長專題座談會,對進一步做好促投資、穩增長做了工作部署。遼寧、山東、河南、黑龍江、湖北、安徽、海南、青海、新疆和北京等10個省市分管發展改革工作相關負責人分別圍繞固定資產投資運行情況、促投資穩增長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議作了發言。
此外,近日,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推動“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實施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項目的推進力度,細化實施方案,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對這些重大工程項目,原則上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直接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正在審批核準的項目,各地區、各部門要最大限度簡化審批程序,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對已經審批核準尚未開工的重大工程項目,要抓緊落實建設條件,確保及時開工。發改委稱,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是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發揮作用的大舞臺,是一個重要機遇。
據機構測算,2016年下半年地產投資走弱、制造業投資低迷,經濟增長仍靠基建投資托底。若今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要達到20%-22%,全年需要15.8-16萬億的基建投資。扣除全年地方政府置換債、財政、基建貸款、城投債、非標、PPP和上半年專項基建債,還有2.4-2.6萬億融資缺口。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除寬財政及專項建設債拉動,隨著PPP相關政策法規逐漸明晰,項目落實率逐步提高,PPP模式將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