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速度擊垮對手
“低調做人,瘋狂擴張。”這是業界對海螺的評價。
長期以來,在安徽政府的強力扶持下,海螺水泥(46.89,-0.10,-0.21%)憑借資金優勢,通過兼并重組和新建生產線的方式,試圖組建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水泥帝國。
“它用速度來擊垮一切競爭對手,在這種高速擴張中,強大的資金、高效資本運作與擴展戰略搭配得天衣無縫。”一位長期跟蹤海螺水泥的研究員表示。
突破T形
瘋狂而迅速的擴張一直是海螺水泥占領市場屢試不爽的殺手锏。
海螺的前身是安徽省寧國水泥廠,1995年水泥熟料產量僅為200萬噸。從1995年開始,在安徽省組建大型水泥企業的思路下,海螺進行了大變身。
1995年到1997年之間,寧國水泥廠通過控股銅陵水泥廠、整體并購蕪湖白馬山水泥廠、收購寧波星港水泥公司等一系列運作,成立了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于1997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此次香港上市為海螺募集了大筆的資金,為日后的擴張打下了充足的財力儲備。
自1997年上市融資之后,海螺擴張腳步加速,推出T字形戰略,兼并重組成為當時海螺水泥超常規擴張的重要手段。海螺以安徽為中心開始向東、南迅速擴展,陸續收購了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多家水泥企業。
至目前為止,海螺水泥已在華東、華南九個省、市、自治區擁有11個熟料生產基地,熟料總產能達8000萬噸;擁有23家水泥粉磨工廠,水泥總產能達9000萬噸,海螺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及銷售商。
盡管T形戰略曾給海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海螺將在今明兩年中徹底突破T字形戰略,把戰場深入到中西部地區。
據一位海螺水泥人士表示,今明兩年他們在西部將有10條日產5000噸的生產線陸續投產。而今年底就有甘肅平涼、四川達州、廣元及重慶4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投產;明年將有貴州3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陜西3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投產。預計到2010年在西部市場將達到1500萬噸的水泥銷售。
數據顯示,去年海螺水泥在華東和華南的市場占有率分別是16%和10%左右,也是兩地高標號水泥的主要供應商,但海螺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份額卻一直很小,西南市場主要被世界水泥巨頭拉法基與瑞安建業合資企業控制,一直是中西部地區的霸主。
“雖然中西部地區的水泥消費沒有東部等地區那么大,但是卻是全國水泥市場利潤最高的地方。”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貴州、云南、重慶等地區的水泥大多在400元/噸,而四川則由于震后重建,需求緊張緣故,維持在500元/噸左右;而占據我國市場消費40%的華東地區的水泥價格僅在300元/噸左右。
“2008年底,成都有44條立窯生產線被強迫關閉,近1000萬噸落后產能被淘汰,加上災后重建的因素,目前已造成供需關系緊張,這是海螺進入的契機;另一方面,華東和華南市場已經相對飽和,而西南地區則比較封閉,交通也不方便,喜歡建設新的生產線的海螺可以大規模建廠,而后很容易形成強大的控制力。”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海螺推算,在未來三年西部的產能將增加5000萬噸,而中部地區、華東、華南地區未來三年產能增量還將有3000萬~4000萬噸左右,預計公司將在三四年后達到2億噸規模。
據記者從海螺水泥了解,根據該公司的“十一五”計劃,未來2年,海螺水泥除鞏固其已覆蓋8省一市的市場地位之外,安徽、廣西、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廣東的市場占有率也將分別達到70%、40%、35%、35%、25%、18%、17%。
“如果這個計劃完成,海螺將把主要競爭對手中建材和中材遠遠的拋在身后。”一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