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671萬噸,銷售667萬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8581.09萬元,每股收益0.21元。
這是2015年上半年蕉嶺縣塔牌集團水泥的產銷數據。在全國累計水泥產量同比下滑5.33%的情況下,塔牌集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塔牌集團的“逆勢上揚”,釋放出蕉嶺縣振興發展的強烈信號。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蕉嶺縣實現生產總值比增8.4%;31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比增10.07%;固定資產實際完成投資比增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增28.95%。不久前公布的2014年度梅州市促進梅州振興發展評估結果顯示,蕉嶺縣以93.5分的成績,在各縣(市、區)中名列第一,領先振興發展。
在采訪中,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縣長陳偉明對記者表示,蕉嶺縣緊緊抓住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機遇,突出抓好“三大抓手”,培育新型建材和長壽“兩大百億”產業,振興發展呈現出好、強、實的勢頭,為梅州全市的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力量。同時,蕉嶺縣通過深入推動農村綜合改革和創新社會治理改革,釋放改革紅利,為發展營造穩定環境。
三大抓手
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振興發展
作為原中央蘇區的蕉嶺,抓住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的政策機遇,圍繞“三大抓手”,部署加快振興發展各項工作,掀起交通基礎建設、工業集聚發展擴能增效、城區擴容提質的新高潮。
秋日的蕉嶺,205國道正在改造升級,寬敞明亮的大道架起發展的快速通道。205國道改造,是蕉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在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方面,廣東明確提出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三大抓手”,實施重點突破,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
作為原中央蘇區的蕉嶺,抓住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的政策機遇,圍繞“三大抓手”,部署加快振興發展各項工作,掀起交通基礎建設、工業集聚發展擴能增效、城區擴容提質的新高潮。
蕉嶺地處廣東東北部,粵閩贛三省邊陲,山多路遠,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是解決發展問題的關鍵。目前,蕉嶺正積極爭取205國道穿城段西移、平遠至蕉嶺至大埔高速公路等項目的規劃、立項和建設,扎實推進205國道改建和長壽大橋、福星大道、中華大道、朝陽大道、麻石公路等“一橋五路”總長109公里的建設。
同時,蕉嶺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目前,圍繞長壽元素推進起步區3平方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的桂嶺新區有序開發;總投資42億元的長壽新城、奧園廣場商業綜合體、桂嶺學校、景川長壽酒店、蕉嶺迎賓館、綠色休閑慢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總投資13.5億元的石窟河錦繡山河運動休閑等娛樂休閑項目扎實推進,粵東西北及閩贛首家大型跨境電商產業園落戶蕉嶺。起步區初具規模,城市經濟新業態逐步形成。
值得關注的是,蕉嶺的“三大抓手”協同推進,相輔相成。據介紹,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中心城區的擴容提質,激起了不少投資商的熱情。而蕉嶺正以此為契機,加快產業發展區擴能增效的建設,著力筑牢發展支柱。
記者在蕉嶺產業發展區了解到,該區域總體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突出規劃引領,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編制產業集聚發展總體發展規劃、空間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引進太平洋建設集團對產業發展區域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完善現有,拓展空間”的思路,重點做好基礎設施、標準廠房等建設,提升發展檔次,逐步打造成土地連片、廠房成群、配套齊全、設施完善的投資工業平臺。
據悉,今年以來,蕉嶺縣加大園區建設力度,園區更加興旺。年初,產業發展區完成了依托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享受省產業轉移政策的申報工作,并得到批復。目前,產業發展區已建成4.8平方公里,基礎和項目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落戶企業382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76億元,稅收1.24億元。
轉型升級
新型建材產業沖刺壯大百億產業
塔牌集團2×10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的認定,對蕉嶺縣打造百億新型建材產業增添了新引擎。該項目建成投產后,經濟上可再造一個蕉嶺。這是蕉嶺新型建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今年9月,國家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認定塔牌集團2×10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項目總投資4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2.7億元。
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外工藝技術最先進、資源綜合利用最佳、勞動生產率最高、單位能耗最低的水泥生產線。同時,協同處理大量的工業廢渣及城鄉廢棄物,不僅實現變廢為寶,推進發展循環經濟,還可以解決因工業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的問題。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熟料600萬噸、水泥745萬噸,配套兩組20MW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量2.59億度,每年可節約8萬多噸標準煤,極大地減少溫室氣體CO2排放量。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第一期300萬噸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預計于明年下半年建成投產;一期投產后,第二期緊接建設。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實現稅收4億多元。
塔牌集團2×10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的認定,對蕉嶺縣打造百億新型建材產業增添了新引擎,該項目建成投產后,經濟上可再造一個蕉嶺。
這是蕉嶺新型建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因礦石資源豐富,長期以來,水泥產業成為了蕉嶺的支柱產業。而提起水泥生產企業,部分人的印象中便是塵土飛揚、霧霾迷蒙。不過,當記者走進蕉嶺的水泥企業時卻發現,這些企業的生產環境已然發生巨變:遙控操作的生產線代替了密集的人工運作,體型巨大的旋窯設備管道代替了以往的水泥立窯。
在塔牌集團副總經理丘增海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塔牌水泥的生產車間,明亮車間潔白的墻壁上遠程監控視頻一字排開,工作人員只需在屏幕前動動手指便可遙控操作生產線。另一邊旋窯生產車間內,沒有粉塵飛揚,沒有震耳的轟鳴,體型巨大的設備管道飛快運作。
“產能升級后,一線直接操作的工人少了,設備工程師和實驗員卻增多了。”丘增海說,以前廠里有7條立窯水泥生產線,年產70萬噸水泥,工人1000多名。自從啟用自動化旋窯設備后,現在1條生產線也只有200人,且能滿足190萬噸的熟料產能。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為了可持續發展,蕉嶺縣橫下了一條心,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構建水泥產業生態鏈。先后出臺了《蕉嶺縣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實施方案》和《蕉嶺縣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實施細則》,明確立窯水泥生產線的關閉任務,規定各部門的職責要求,采取先易后難、“一廠一策”、分步實施的方式,扎實推進淘汰工作。
通過技術革新,落后的立窯變成了先進環保的旋窯生產技術,水泥企業也實現“華麗轉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提高。“集團2014年初提出了打造百億企業的五年發展戰略目標。”丘增海說。
近年來,蕉嶺縣委、縣政府緊抓省委、省政府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機遇,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圍繞“一個中心、三大抓手、兩條底線”,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如今,蕉嶺新型建材產業可謂“萬馬奔騰、你追我趕”。塔牌投資40億元的600萬噸熟料生產線項目已被國家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認定,建成投產后可從經濟上再造一個蕉嶺;油坑集團兩條年產150萬噸水泥生產線技改和建設扎實推進;塔牌年產200萬噸、皇馬公司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已建成投產;油坑年產100萬噸粉磨站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此外,塔牌集團新材料、廣福建材(蕉嶺)精化有限公司增資擴產、富鉀礦業鉀長石深加工等項目正有條不紊推進。預計到2018年,蕉嶺縣新型建材產業總產值達103億元,在梅州市率先打造成百億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