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如何變廢為“寶”呢?重慶海螺水泥公司負責人介紹了他們由政府投資的環保項目,在水泥窯里焚燒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難處理物,而這種物質可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一并處置,從而使垃圾處理達到真正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垃圾處理一直是令人困擾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和消費,垃圾增長的速度也極快增長。許多城市長期以來采取填埋式來處理垃圾,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給地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在重慶忠縣,海螺公司的環保項目為垃圾處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目前先進的垃圾氣化技術,將垃圾氣化成可燃燒氣體,并輸入新型干法水泥的分解爐中,代替部分燃料進行燃燒,利用分解爐中特有的高溫及堿性環境,將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和固化。
簡而言之,就是將生活垃圾存放在一個巨大的密閉空間里,幾天后,產生的沼氣使其更容易燃燒。之后垃圾在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可以成為生產水泥時的燃燒氣體,高溫下的垃圾也成為了各種制造水泥的主要元素。排除的廢棄除二氧化碳和水之外,有害氣體的成分也遠遠低于歐洲水平。
該項目是重慶首家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技術的項目,也是繼甘肅平涼、安徽銅陵、貴州貴定后全國第四家利用水泥窯處理垃圾的項目。
記者在海螺水泥公司的忠縣綜合處理生活垃圾現場看到,一輛輛裝滿壓縮垃圾的環衛車過磅計量后,進入兩道電動密閉門將垃圾倒入一個巨大的垃圾儲坑。坑里面,一只巨大的“手”上下擺動,抓起一把把垃圾直接丟進焚燒爐。
這個項目從2015年4月投入使用,現在每天可以“吞”下200噸生活垃圾,卻能“吐”出10噸水泥粉料。
據介紹,此前,忠縣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靠填埋。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土地資源被占用,且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忠縣在2013年決定投資9000萬元引進了海螺水泥公司的CKK(水泥窯焚燒城市垃圾技術)垃圾焚燒系統,建成了可日處理200噸生活垃圾和80噸城市污泥的生產線。
“項目可以滿足忠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要求,不再需要新建垃圾填埋場。”忠縣生態工業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投運后不僅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還避免了垃圾填埋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滲透液造成的重復污染。
目前,每天運往海螺垃圾焚燒廠的生活垃圾在120噸左右,下一步,忠縣城鄉大部分生活垃圾將分階段逐步納入焚燒處理范圍,到今年年底,將實現日處理150噸—200噸生活垃圾的工作目標。
垃圾焚燒,我國不是首例。垃圾焚燒技術的進步以及對有毒廢氣二噁英的可控技術讓這種能夠能源轉化的方式得到多方的認可。
數據表明,截至2010年,世界范圍內已有35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建有2000多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到2013年中期,歐洲有520個垃圾焚燒廠在發電和供熱,年處理垃圾9500萬噸。
垃圾焚燒的推廣取決于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完善健全的垃圾管理法律法規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現在水泥窯焚燒垃圾還僅僅屬于一個公益性質的環保項目,即使迅速增長的垃圾數量意味著中國一定會走上更環保的垃圾焚燒的路子,那也將是很長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