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會裁軍30萬人。此消息一出引發外界“深思”,從政治角度來看“裁軍30萬”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愛好和平,表明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態度;從經濟角度來看,“裁軍30萬”也是從某一面證實了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
受經濟增速放緩“沖擊”下的水泥企業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已經影響到各行各業的發展,增加了中國企業的壓力,而水泥企業表現的尤為明顯。上半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132.65億元,同比下降61%,水泥行業已然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沖擊”。
水泥作為投資拉動型產業,投資決定需求,2015年1-7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8.8萬億元,增速11.2%,增速較2014年同期下降5.8個百分點;2015年1-7月國內房地產投資累計完成5.3萬億元,增速4.3%,增速較2014年同期下降9.4個百分點;水泥行業與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緊密相關,而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直接導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致使水泥市場需求低迷,水泥企業效益下降。
當效益下降的時候,企業選擇的道路有兩條,第一條就是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利潤率代表了企業盈利能力,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也就是提高利潤率,為此水泥人網整理出了32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利潤率,如下表。
盈利能力低下的水泥企業占行業一半
從整體來看上表中的32家水泥上市公司的營收總和為2107.06億元,平均增幅為-1.64%;凈利潤總和為95.77億元,平均增幅為-27.81%;而3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潤率為2.14%,而上市企業中利潤率高于平均利潤率2.14%的只有16家水泥企業,也就是說還有50%的企業利潤率低于平均利潤率。
從營收排名前10的水泥上市企業中看,水泥人網發現利潤率低于平均利潤率2.14%的有5家,分別是中國建材(1.64%)、中材股份(1.94 %)、華新水泥(1.38 %)、亞泰集團(1.18%)和臺泥國際(1.58 %)。
而營業額超過100億元的有6家,其中有4家為央企,分別是中國建材、葛洲壩水泥、中材股份和華潤水泥;2家國企海螺水泥和金隅股份。4家水泥央企的營收總和為1159.99億元,凈利潤總和為37.2億元,平均利潤率為4.68%;2家水泥國企的營收總和為422.79億元,凈利潤總和為57.63億元,平均利潤率為12.63%。由此可見國企的平均利潤率12.63%遠高于央企的平均利潤率4.68%,即水泥行業國企盈利能力遠遠高于央企。
水泥企業正實施裁員式的“止血”方法
由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目前水泥行業有將近一半的水泥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在企業效益下降顯著,并且提高盈利能力“無望”時,降低成本支出就成企業“黔驢技窮”下的選擇了。
對于水泥企業來說,在企業無法擴大市場份額的背景下,“裁員”是可以立即減負的有效辦法,可以讓企業快速"止血",減少虧損,因此會被競爭力低下的企業采用。據水泥人網從一家水泥央企獲知,在過去,一條5000t/d的生產線需要標配300人左右,而如今只需200人,甚至更少。很顯然,水泥行業央企已然實施“裁員”措施在削減成本了,當然,也不會僅僅是央企,但宣布“裁員”的水泥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其業績正在遭遇嚴峻的挑戰。
市場在不斷變化,企業也要在變化中尋求獲取持續競爭優勢,謀求更大的市場發展。對于水泥行業來說,企業本著“兵不在多,而在精”的理念去做,通過“裁員”,使員工感受到市場競爭壓力,從而激發起內在動力,使整個團體充滿活力。當“裁員”不只是公司削減成本而同時能夠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時,“裁員”才會對企業有益。
而如何“裁員”會考驗著每位水泥企業管理者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