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目前行業迫待解決的問題及難題。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直接導致水泥行業利潤急劇下降、市場低迷、水泥價格下滑等,并影響著水泥企業的盈利和生存,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今年1~4月累計水泥利潤為59.82億元,同比下降65.48%,或許用這些數字更能清楚的表達我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嚴重情況。
新建違規產能項目曝光 行業齊“討伐”
從去年末444家水泥企業聯名承諾不再新增產能,到今年4月中國建材等近20家水泥龍頭企業發出倡議書,作出“堅決停止自身新線建設”等五個方面的承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水泥企業遏制新增產能的決心,目前正是舉行業之力來遏制新增水泥產能,雖然行業正在積極為化解產能過剩而努力,但不排除還是會有部分企業“利欲熏心”,違規新建產能。
回顧2014年,“天元錳業狀告中國水泥協會”事件還歷歷在目之時,近日,中國建材聯合會通過媒體再次曝出10個違規項目,其中不乏海螺水泥、山水水泥、紅獅水泥等龍頭水泥企業的身影。曝出的10個水泥項目分布在7個省份,其中吉林省有2個:分別為白山山水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和廣利特種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黑龍江省也有2個:分別為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72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和雞西賽龍水泥2500t/d水泥生產線;遼寧省1個:遼寧大鷹公司昌圖4500t/d水泥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1個: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4500t/d生產線(1號線);貴州省2個:分別為貴州銅仁海螺盤江水泥公司4500t/d生產線(2號線)和紅獅水泥貴州茂鑫4500t/d水泥項目;湖南省1個:祁陽海螺二線2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浙江省1個:浙江豪龍建材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產線。
這10個違規水泥產能項目,不僅僅代表的是我國將新增1291萬噸的產能,更加表明了在我國水泥產能過剩嚴重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的眼光短淺,只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行業責任意識淡薄。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命題,而水泥行業的產能是否過剩關系著水泥行業的經濟情況和所有水泥企業。據悉,發達國家的水泥產能利用率達85%左右,而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在2013年為73%,2014年更是不到70%,以數據來看,我國水泥行業的利用率近兩年是呈下滑趨勢的,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標準。縱然與我國經濟下行有關,但主要因素還是受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所影響。在如此嚴峻的市場背景下,部分水泥企業還在違規新建,確實需要舉行業之力來“討伐”。
對屢“曝”不改的企業 應強硬手段制止
另外,在這一次曝光的10個違規建設水泥項目中,冀東水泥在黑龍江阿城玉泉日產72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在之前已經被“曝光”過。這一次又被“曝光”,對于此類屢“曝”不改的企業,國家相關部門及行業應該拿出強硬的態度、強硬的手段加以制止。
企業新建水泥產能,可以拉動地方政府的GDP,那么對于違規新建產能有些地方政府是樂見其成的,因此就會出現水泥企業沒有任何批文,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新建產能的情況。產能過剩的困局一直籠罩著我國水泥行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考驗的是國家有關部門政策法規的權威性。
當前我國水泥產能處在遏制和新增并存的局面,要想解決我國水泥產能過剩問題還需國家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嚴厲打擊違規建設企業,加強行業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