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推進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中國水泥協會
水泥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和國家推進兼并重組的重點行業,根據國務院和工信部等有關部委先后下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必須加快推進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這不僅是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需要,更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提升環境水平的需要,是從整體上提高我國水泥工業總體素質的必然選擇。
一、加快推進水泥行業兼并重組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經濟和產業發展存在著由供不應求進而低水平的無序發展走向高水平的有序發展的普遍規律。產業發展初期,因市場需求旺盛必然引來眾多企業參與。而供需平衡特別是出現產能過剩之后,產業進入成熟期,必然進入較高水平的有序發展。通過充分競爭,優勝劣汰,產業在發展中必然要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在結構優化、轉型升級中必然要減少企業數量,實現規模經營和資源能源利用效能提高,進而整體提高行業素質和提升經濟效益。我國水泥行業目前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能嚴重過剩,相當一部分企業節能減排不達標,相當一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低于銀行利率。目前我國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3491家,平均產能規模約90萬噸。而美國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規模為210萬噸,其中前3家公司的生產能力占到其全國總量的33%。
截止2012年底我國水泥總產能30.7億噸,水泥產量22.1億噸,產能過剩高達約9億噸,企業虧損面24%。水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整個建材總量的 23.87%,但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則分別約占建材工業的74%、76%,是建材工業節能減排的重點產業。從能源消耗水平看,較先進的大型水泥企業的噸熟料煤耗比一般小企業低10-15公斤標煤。從生產排放指標看,眾多的小水泥企業污染物單位排放要高出較先進的大企業一倍以上。眾多中小型水泥企業由于裝備水平相對低,缺乏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導致企業技術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資源配置能力弱,效益低。截止2012年末,全國還有非新型干法水泥產能 1.2億噸,尚在運營的還有1536條生產線。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中,日產規模2500噸及以下生產線還有837條,其中日產1000噸級的生產線還有 243條。其中一些企業(或生產線)的勞動生產率只是大企業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水泥行業嚴重的參差不齊的狀況若不加以盡快改變,實際上就等于允許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狀況繼續存在,允許污染環境、嚴重危害生態文明的行為繼續發生,允許質量、效益和勞動生產率低下等長期存在,這不僅會制約整個水泥行業發展的步伐,也影響中國水泥工業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發展目標的實現。為此,必須加快推進水泥行業兼并重組進程,這將是改變水泥行業的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一大舉措。
二、加快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跨地域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存在的體制影響
一是跨地域兼并重組面臨著屬地的財稅體制影響。兼并重組客觀上往往是跨地域的,但由于我國財稅體制是屬地化和分稅制,企業隸屬關系對于地方財稅來源關系極大。兼并重組,往往會打破這種既有的利益格局,有的被兼并企業由于隸屬關系變化之后,不能再在原所在地繳稅,將減少當地的財稅收入,導致有的地方政府不積極。有的或出于政績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稅收減免、土地優惠、財政補貼、降低資源能源價格,甚至不惜放寬環境、行業準入、社保標準等不合理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地企業到本地投資興建工廠。而手持優惠政策的企業則擔心兼并重組后優惠政策會取消而對兼并重組持消極的態度。
二是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兼并重組面臨著不同的體制障礙。水泥企業特別是眾多的小水泥企業多數是民營私營企業。而兼并重組是要打破所有制界限的,國有企業可以兼并重組民營私營企業,民營私營企業也可以兼并重組國有企業。但往往在土地、稅收、環保等方面民營企業容易并已經得到了某些優惠政策,而在融資、貸款等方面國有企業更有優勢。雙方都強調各自優勢,都怕保不住優勢,致使一些兼并重組的談判常常處于談而不動、等而觀之的狀態。
三是有的大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區域市場,被兼并企業抬高收購價格,影響了兼并重組的進程。兼并重組必然會涉及到大企業之間的市場布局,也必然會引起對兼并對象的爭奪。由于都想在某一區域擁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控制力,都想兼并有利于控制市場的企業,因而被兼并方經常漫天要價,致使兼并方或被兼并方都相互抬價,最終以遠高于市場的價格成交,導致收購成本高昂而影響了兼并重組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