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有關專家對水泥行業情況都持樂觀態度,但這樂觀何來呢?我們都知道水泥行業是發展極其迅猛的一個行業,近年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業內最熱門話題,經中國水泥協會初步核實,僅2012年水泥行業就新增生產線124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進一步加劇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數量增加不代表利潤的增長,由于產能與銷量的不均衡,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較上年下降近50%
與此同時,全國水泥脫硝行動大規模開展,有關部門對水泥脫硝下達硬性規定,對氮氧化物嚴重超標又不能按期完成脫銷任務的企業責令停產治理,這無疑讓利潤本來就低的水泥行業雪上加霜。
水泥行業的出路在哪,水泥行業采取了哪些應對辦法使其好轉起來?
2011年8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曾印發了《水泥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水泥行業項目準入門檻,著力加強環保節能,將抑制新建產能投放。同時該文件中令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對不符合標準的嚴禁開工建設。因為,解決問題,釜底抽薪是關鍵。
而對落后的產能生產線應堅決予以淘汰,其實近幾年來水泥行業人士已積極參與其中,北京五年來水泥廠減少22家,2013年僅龍巖市擬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就達到28家。隨著高增長、高利潤的時代遠去,水泥行業應進一步認清形式,摒棄粗放式發展方式,并在行業中積極進行并購重組行動,這樣雖然減少了水泥企業的數量,但是提高了整個水泥行業的生產水平,降低了水泥行業壓力,重組后的水泥行業更方便統籌管理,對控制水泥行業的產量及全面統籌水泥價格,保證供求關系平衡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面對問題,拓寬思路尋找方法是關鍵,水泥行業亦然。對此,中國建材領導人宋志平敢為人先,積極開展對黨委中心組的學習,并對企業內領導及職工進行群眾培訓教育,從思想上改變整個企業的思想,使公司每個人的思維豁然開朗。而面對水泥行業近幾年不景氣的狀況,各行業有關負責人也應積極展開行動,轉變思路,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2013年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水泥行業,認為水泥行業在今年將有所好轉,但這些都是基于各方面發展良好的情況預計的,如果真想夢想成真,還要求各企業都加緊努力,并且在每條路上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