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水泥人網調研團隊來到了山東省建材聯合會,山東建材聯合會副會長胡偉接待了我們,我們就“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期間的規劃、山東地區的熟料產能布局、現階段水泥行業的前景以及企業間的市場份額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山東省是我國的水泥生產大省,也是水泥出口大省。2011年,山東省熟料產量達到了9346.4萬噸,人均熟料產能在千噸左右,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在出口方面,最高時,山東省一年出口熟料達到了1000萬噸,即使在現在不景氣的階段,山東也保持在了400至500萬噸左右,是我國熟料出口最大的省份。
山東建材聯合會副會長胡偉(中)與本網專家團隊合影
從“十一五”到 “十二五”變化
在與胡會長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山東省“十一五”期間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76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產能占比由“十一五”期間的8%提高到了87%。
“山東省現還有1000萬噸左右落后產能需要淘汰,這些大多是立窯水泥企業,”胡會長向我們介紹說。
除了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外,山東地區一些水泥企業正在逐步實施“以小換大”,以此來提高水泥企業的競爭力,同時還降低了水泥企業的運營成本。
在環保方面,針對水泥行業比較“火”的脫硝,本網記者也與胡會長進行了交流。“脫硝問題,我們國家相關部門也正在準備相關的指標,”胡會長說。對于“十二五”期間,國家相關部門是否會采取強制措施,胡會長持懷疑態度。
從“產能布局”到“限產保價”
在山東省內,產能布局基本上還是“南中聯,北山水”。我們了解到,在山東省內,中聯水泥和山水水泥兩家水泥企業的熟料產能占山東省內的60%左右,其中,中聯水泥在兼并重組方面進展比較快,除了對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快以外,中聯水泥在延伸產業鏈方面也正在加速發展,對商品混凝土生產線也進行了收購行動。
隨著各地區水泥價格的不斷出現下滑,“限產保價”成為了各地區水泥企業采取的一種措施,山東省也不例外。“山東省的水泥企業也在采取‘限產保價’的措施,只有部分小企業沒有采取這種措施,”胡會長介紹說。
由于水泥企業采取了限產保價,所以今年的水泥企業的運轉率可能只有十個月左右,所以,今年的行業利潤恐怕就會出現下降的現象。
“生產的水40%由房地產消耗,40%由高鐵及大項目消耗,只有20%左右是基建消耗的,那么,由于國家對房地產進行了調控,直接導致了水泥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盡管實施了‘建材下鄉’政策,但由于量太小,對水泥的消耗量很有限,”胡會長說。對于山東這樣的水泥生產大省,我們的國家政策的實施直接影響著山東水泥行業的發展。
盡管現在行業不景氣,但我們相信山東水泥企業能通過自身的成本控制和產能控制,走出一條屬于山東水泥企業的“不平凡水泥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