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4-10-28 10:58:29 來源:水泥人網

再論取消32.5水泥的去留

標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事關市場經濟發展全局;標準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障,事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國務院國發〔2013〕41號文對有關單位研究修訂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標準修訂須經過深入科學研究、廣泛研討論證、協調統一各方觀點,才能使標準更具有價值和適應性。筆者當年參與過GB175-2007修訂調查工作,現結合多年從事行業技術與監督管理的工作體會,在與相關人士反復探討的基礎上,對標準修訂提出思考和建議,并與2013年第12期《水泥》雜志刊發的《通用硅酸鹽水泥國標的反思與建議》(以下簡稱《通文》)一文作者姜勝平等人商榷。期望本文能對水泥標準修訂起到積極作用,促進水泥工業健康發展。

一、認識誤區與規范劃分

1、規范劃分水泥產能、產量及產能過剩

所謂水泥產能過剩,其實質是熟料產能過剩,是生產線建設過多造成的。在熟料產量一定或熟料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其粉磨加工32.5與42.5水泥比例由需求決定,所謂32.5水泥產量大導致產能過剩這一說法顛倒了熟料產能與水泥產能之間的因果關系。況且水泥是半成品,施工方為降低成本、提高砼性能等,使用42.5級水泥時普遍再加摻合料,復合摻加較常見。因此,使用水泥產品生產能力或粉磨能力作為統計水泥產能指標是以概偏全,不規范的。粉磨站與水泥熟料企業的水泥粉磨系統其區別是將熟料在原地或異地加工、銷售而已,并不增加水泥產能,只是增加粉磨能力。

建議有關部門完善并統一有關指標或數據統計口徑,水泥企業生產能力按窯系統綜合生產能力計(實際上很多部門及水泥企業早已是按此統計上報產能了,如日產5000噸生產線按300天運轉,年熟料生產能力150萬噸)。統計水泥產量引入修正值,按可比產量統計匯總;建議42.5普通水泥修正值取1,其它品種經測算后分別確定修正值。水泥產量修正值早在八十年代末原國家建材局曾發文在部分領域釆用過。

2、標準及所設產品等級與水泥產能過剩毫無關聯

《通文》提岀“32.5等級水泥產量龐大是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標準繼續保留32.5等級水泥,尤其32.5復合水泥,為低等級的32.5水泥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提供了政策依據”“受標準產品結構的限制,高等級水泥市場占有率尚不足30%,建議釆取技術措施,取消32.5級水泥,提高42.5級以上水泥占有率,無凝是解決產能過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上達表述沒闡明任何理由、原因與依據,純屬主觀臆斷;認為標準及所設產品等級、復合32.5等級水泥產量大會造成產能過剩從概念、認識到結論都是錯誤的。

眾所周知,所有產品都有系列、等級,以滿足用戶需求,避免產品質量的過剩或不足。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各品種、等級產品的產銷量是市場需求選擇并決定的1。某一品種所占比重與熟料產能并無關系,更與熟料產能過剩毫無關聯。《通文》認為“32.5等級水泥產量龐大是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荒謬的。目前熟料產能過剩與現行水泥標準及各品種分布沒有任何關聯。因此,取消32.5復合水泥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毫無作用且無任何科學依據。如果某產品標準所定級別及品種等不齊全、不完整,會造成標準實施困難,可操作性差,脫離實際情況,且難以指導生產應用。32.5等級(復合)水泥生產使用量大,恰恰證明現行標準包含此級別是符合并適應生產應用實際需要的。

3、產能嚴重過剩的原因與措施探討

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水泥包括商品砼技術及投資門坎相對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技術、專利、品牌等對產品價值的影響力弱,相對缺乏其提高集中度或構成相對壟斷的內在因素及所必需的條件,海螺水泥的管理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筆者非常欽佩;海螺是一家非常特殊的公司,其核心是經多年提煉并形成了獨有的“郭氏”企業文化。筆者預測海螺水泥完全有條件通過市場競爭成為行業唯一龍頭企業,而不必借助其它引起爭議及有損形象的手段。其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工信部蘇波副部長指出:“行政審批既不能解決行業發展問題,也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事實證明行政審批反而是造成產能過剩問題的主要原因。”對于市場經濟下競爭性行業,行政干預作用很有限,但負面作用不小,越發文件干預,投資者總覺得政府或行業部門會統攬會管、會協同。家用電器產能過剩嗎?有專家總結:凡需審批的其產能就過剩,未審批的不過剩。其三,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弊端,如地方政府追求GDP、官員升遷、財稅體制等。其四,個別大企業以提高企業集中度為名,以高代價為手段的過度收購、擴張。

為化解產能過剩,有關部門政策頻出,但多年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過度依賴行政手段。苗圩部長最近強調:“當前部分工業行業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根本原因還在于沒有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對市場過度干預和監管服務不到位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公平競爭的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根本上還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必須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交給市場和企業。政府對產能進行科學引導,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水泥人網了解, 06年國家發改委2222號文發布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預測2015年需求量12.5億噸,2020年需求量13億噸左右;而僅隔二年08年實際產量近14億噸,2013年已突破24億噸,09年湖南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到30%,而2013年近90%。實踐證明: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只有交給市場去調節,要利用市場手段為主來化解產能過剩,少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有很多弊端還有后遺癥,如就業、債權債務及企業損失問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