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不同噪音源分析,分別采取隔音門、隔音窗、隔聲屏、隔音罩和進、排風消聲器設施、管道消音器及消音包扎等治理措施,通過現代水泥工業技術的實施和資金投入有效防止了設備噪聲對公司職工及周圍村莊生活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環保效果
山東煙臺某新型干法水泥項目,2009年7月建設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12MW純低溫余熱發電工程,噪聲環境要求嚴格,建設初期設計選用了低噪音設備(立磨、螺桿空壓機、三葉低噪音蘿茨風機等)及廠房門窗封閉等措施降低生產環境噪音。生產運行后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噪音源分析,分別采取隔音門、隔音窗、隔聲屏、隔音罩和進、排風消聲器設施、管道消音器及消音包扎等治理措施,實施后生產運行噪音監測達到了現行國家相關噪聲排放標準,通過現代水泥工業技術的實施和資金投入300多萬元,有效防止了噪聲對公司職工及周圍村莊生活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環保效果。
1 廠區主要工程治理噪聲源點
(1)窯尾排風機及鋼煙囪系統
(2)窯頭排風機系統
(3)窯頭篦冷機系統的冷卻風機系統(11臺)
(4)原料磨循環風機系統
(5)煤磨排風機及煙囪系統
(6)煤磨羅茨風機系統
(7)窯尾高溫風機系統
(8)窯頭燃燒器用一次風羅茨風機系統
(9)余熱發電冷卻塔及鍋爐排污系統
(10)生料均化庫和水泥庫、散裝庫底羅茨風機系統
2 技術分析
(1)根據廠區噪聲主要相關噪聲源的勘測,這十個系統的噪聲值都在97-110dB(A)之間,而且這些設備都是空載運行,如正常生產后的噪聲值將會有所增加。
(2)如原料立磨空載運行時現場勘測噪聲為87 dB(A),進料運行時106 dB(A),本廠區的建設地勢較為特殊,廠區四面環山(見圖1),因此廠界地勢標高均高于廠區內部地勢,而廠區內的設備發聲點距廠界都很近,緊鄰廠界院墻,特別是窯尾排風系統的排風風機出口煙囪的標高達到123M,出口處聲壓級106.1dB(A),并且風機距廠界院墻約20米左右。噪聲臨界環境幾乎就是廠界環境。
(3)公司要求治理后的技術指標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中的Ⅱ類標準。如果僅僅采用常規的隔聲屏障的方式來實現標準要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設計中,必須根據現場聲源頻率分析情況,有針對性的對超標頻率范圍的聲源采取吸聲、隔聲和低頻阻尼的綜合方式,方可達到預期效果。
(4)對廠界和村莊監測
1)廠界外1M處,設備開機后(全部運行)噪聲為74.8dB(A);
2)對廠界村莊作了兩次監測,即設備開機前和開機后:
開機前對廠區周圍三個敏感點監測:
a.A村的背景噪聲49.9 dB(A)
b.B村的背景噪聲62 dB(A)
c.C家村距離廠界相對較遠未來得及監測.
開機后(部分運行):
a.A村的實測噪聲62.4 dB(A)
b.B村的實測噪聲63.1 dB(A)
c.C家村未來得及監測,該地區與目前的聲源點的距離很遠,在1000米以上,暫不作考慮。
3 降噪效果計算
(1)雙層隔聲窗結構設計
本降噪工程所采用的雙層玻璃采光隔聲窗規格為:長*寬*厚=1200*1400*100采用δ=5mm厚玻璃作為隔聲窗外層,內層采用δ=5mm厚的玻璃,雙層玻璃中間形成一個100mm厚的隔聲結構。其整體隔聲量為:
將相關設計參數代入公式計算,上述雙層玻璃隔聲窗的隔聲量>35dB(A)。
(2)隔聲門結構設計
采用δ=2.0mm鋼板作為隔聲門外殼護面板,內側壁設δ=2mm厚阻尼板作為隔聲阻尼主體。采用100 100方通鋼作為隔聲門主體框架,C100型鋼作為隔聲門次龍骨。在雙層鋼板中間填充50mm厚離心礦棉板,作為500Hz左右聲波的濾波吸聲。選用容重為80㎏/m3,厚度為50mm超細玻璃吸音棉作為隔聲的吸聲結構。其整體隔聲量為:
通過計算,進排風通風消聲器消聲量為37.7dB(A)以上,完全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將相關設計參數代入公式計算,隔聲門的有效隔聲量>37dB(A)。
(3)進、排風消聲器的設計
進、排風消聲器的外形尺寸1100*1100*2800,有效消聲道長度為2米,消聲器消聲量的計算式:
消聲器消聲量的計算公式:
計算式同隔聲窗的計算式,經計算,隔聲量>38.7 dB(A)。
(4)隔聲罩吸聲墻體、吸聲吊頂
墻面和頂部吸聲材料要求較高,需滿足重量輕、降噪效果好、耐用、防火、防腐、防霉變、無污染的要求。可以采用穿孔板作面板,用輕鋼龍骨作吸聲墻體的骨架,內填充吸聲材料以高密度離心真空吸聲礦棉作為250~800Hz的中低頻噪聲的聲能量轉換結構,以超細纖維玻璃棉作為500~8000Hz 中、高頻噪聲的吸聲結構作為墻面吸聲體結構。
(5)管道包扎的隔聲量計算
窯尾排風機鋼煙囪采取包扎的形式,選用3mm厚的阻尼板包覆于管壁外(阻尼材料是根據50~300Hz振動頻譜配置的),然后在阻尼層外包覆50mm厚超細玻璃棉作為吸聲層,再包覆50mm厚的巖棉,外表面用0.5mm鍍鋅板包扎,這樣有效的控制各頻段的噪聲向外輻射,達到降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