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指出,當前北京及周邊霧霾天氣頻發,已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問題。與此同時,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北方采暖地區的水泥企業,競爭尤其激烈,以至于在嚴寒的冬季,紛紛以極高的能耗開足馬力生產,以便在開春采暖結束、建筑施工開始之時,能夠迅速搶占市場;又往往在采暖結束、施工旺季之時,開始“打打停停”,甚至于在氣溫適宜的夏季,由于嚴重供大于求而進入半停產狀態。這種經營模式,造成冬季水泥生產高峰與供暖高峰疊加,是形成嚴重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方地區水泥行業這種不合理的生產時間安排,造成了能源的浪費,加大了環境壓力,給國家和企業帶來損失。因此,社會和企業都期盼創新機制、改變現狀、實現健康發展。
在此背景下,提案建議構建“北方四省一區水泥和采暖錯峰生產協調機制”。所謂錯峰生產,是指水泥企業在冬季采暖開始時統一停窯,在春季采暖結束時開窯生產。
提案具體建議是,通過中央媒體,財經類、行業類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呼吁促進,經由工信部、環保部和地方政府部門具體指導,水泥行業相關企業積極配合,最終形成“北方四省一區”水泥和采暖錯峰生產的制度安排、運行機制。
提案首先建議加快召開“政、產、學、研、用”相關研討會,促進達成有關錯峰生產的共識,及早出臺“錯峰”規定和實施細則,力爭今年冬季開始試行,為盡快減輕霧霾天氣付出實際行動。
其次,為保證實施效果,特別建議組建由全國和地方相關社會組織、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參加的監督機構,監督實現錯峰生產,建立“北方四省一區”水泥與采暖錯峰生產的長效機制。
提案最后強調,水泥和采暖錯峰生產有利于減輕霧霾天氣、減少能源消耗、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成本,是社會有需求、行業有條件、企業愿意參加、無需國家增加投入的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