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一役里 水泥行業成“炮灰”
在空氣質量急劇下滑的形勢下,上到國家政府,下到企業個人,都將環保這一切身利益視為當務之急。一位前來參加2014年兩會的政協委員昨日對記者調侃稱“昨晚我初到北京,晚上暖氣太熱,想開窗透透氣,結果一開窗就聞到一股燒煤味,沒辦法只好趕緊關窗。北京霧霾嚴重,跟燒煤取暖有很大關系。冬天有必要燒那么多煤嗎?取暖就取暖,為什么要搞那么熱呢?供暖適度就可以啦。”據全國人大代表、國土資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應用地球化學室主任王學求介紹,京津冀地區造成霧霾的最主要原因是燃煤。隨著供暖逐漸停止,水泥、鋼鐵以及煉油等企業將會成為霧霾的最大制造者。
3月3日,一名戴著口罩的記者進行兩會報道
各種節能減排行動層出不窮,水泥行業在產能過剩的尷尬情形下,不受政府和老百姓的待見,成了治霾的罪魁。萬劍齊矢下,水泥行業禍迫眉睫,被堵在了掃霾的炮口,成了“炮灰”。在環境保護和產能過剩雙重壓力下,如履薄冰。各地企業無怨無尤,響應政策或大遷大拆,或限令停窯減產。自去年12月份以來,京津冀地區為了能夠徹底解決霧霾,開始了“水泥企業大拆除”行動。首當其沖的是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其次是廊坊。據水泥人網了解,自2013年12月17日以來,石家莊已累計拆除水泥企業35家,將削減水泥產能1850萬噸,相應減少粉塵排放6898噸、氮氧化物排放338噸以上。2月27日河北廊坊也拆除了水泥、礦粉企業11家,化解過剩產能632萬噸,可減少粉塵排放1390噸。
而水泥生產線的拆除,真的會解決霧霾嗎?
通過對以上拆除的生產線進一步了解得知,所拆除的水泥企業以粉磨站為主,水泥熟料生產線寥寥無幾。在治塵方面作用效果不言而喻,但對于“燃煤”為主因造成的霧霾作用幾何?雖然在霧霾來襲之時,有責任和有擔當的水泥企業熟料生產線采取了停窯措施,顯然這種措施并不是長久之計。治霾需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一刀切或開開停停,這樣的舉措只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既不能永久性解決霧霾問題,也約束了企業經濟發展。
京津冀水泥企業面臨洗牌 金隅、冀東成最大受益者
霧霾主要是由有害氣體和可吸入顆粒物兩部分組成。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指出,國務院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重點區域的細顆粒物指標、非重點地區的可吸入顆粒物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
我們將水泥生產流程簡單的概括為“兩磨一燒”。兩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顆粒懸浮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解所講的——粉塵。在回窯高溫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氣體,而這兩種有害氣體又是構成霧霾的主要氣態污染源。中小型水泥企業往往缺乏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環保設備陳舊,甚至缺乏,生產出的水泥產品所消耗的資源和對環境產生的代價歷來大于可利用率。在治霾減排的大軍下,作出積極響應的京津冀地區水泥行業幾乎進行地毯式監查,水泥企業面臨洗牌。而這些跑在行業后面的中小企業則輕而易舉的被劃在了淘汰之列。減少了行業競爭,金隅、冀東順理成章成了最大受益者。
而金隅、冀東在坐享漁翁之利時,對環境的貢獻有多少?水泥生產中的“兩磨一燒”必然會產生大量環境污染。國家政府在治霾環保一舉中大批關停了中小水泥企業,金隅、冀東在接下來的水泥生中產必須擔當起社會責任,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確保不再危及環境,才不會虧負關停的中小企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一挫骨揚灰的死亡代價。政府也要嚴防嚴控,才能夠達到關停中小企業時的最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