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組織部下發的《通知》今后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不能簡單的把GDP及增長率作為指標。不搞GDP排名,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GDP考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然而在經濟告訴發展的同時,一些地方過度重視GDP數據,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領導干部只重近期效果輕長遠利益,屆內出效益的事考慮的多,為今后和下屆做鋪墊的事考慮的少。重經濟效益,輕社會發展。片面的把發展是第一要務理解為抓經濟。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解為以GDP為中心。
水泥產能過剩現象,折射了地方政績考核的一個弊端。十年前國家有關部門就已經發現了水泥產能過剩的苗頭。相關意見、各種禁令這幾年頻繁出臺。但各地地方政府處于局部利益和政績觀的考慮盲目招商引資。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央視采訪中談到,一條年產兩百萬噸規模的水泥廠,這個總投資額一般來說大概7個億人民幣投資就能下來了。建成以后第二年就能形成近7個億的產值。那是投資也完成了,GDP也出來了。這對地方政府來說有很大的誘惑力。
在新的考評體系當中不再單純以GDP增長速度論英雄,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