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生產中不利環境保護的環節,隨著國家提高對污染治理的要求,越來越少。早在十余年前,不少水泥專家就希望國家盡快對NOx的排放及使用高鉻磚有明確規定,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利國人健康。沒料到,2012年春節一過,一股‘脫硝’之風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刮遍了中華大地,各路諸候憑著靈敏的政治嗅覺,不惜各種場合鼓吹脫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眾多媒體爭相舉辦各種技術交流會,為‘脫硝’大造輿論之風,真是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而且據說‘年內不達排放標準,就要停產’。搞得水泥行業,家家卻顧不得市場銷售越發嚴峻的形勢,卻轉而去捉摸對付脫硝的要求。
??? 盡管降低水泥熟料生產NOx排放量是無可爭議的好事,但并不認為利用‘刮風’搞環保是正當做法,這樣只能讓企業與國家付出巨額代價。
??? 國家對水泥行業的脫硝標準還未制定,卻如此大張旗鼓地喧囂,有的脫硝裝備制造商大肆宣傳脫硝難度,甚至連投入資金及運行成本都只字不提,讓不少水泥企業以為需要上千萬費用。
??? 有人反復鼓吹脫硝的高標準,而不顧中國實情。其實,脫硝并不神秘,在發達國家早就有現成的技術與標準400mg/Nm3,但某些地方卻在出臺小于200mg/Nm3的標準,以為越低則越先進,才有利于環境保護,難道真是如此嗎?
??? 其實,水泥脫硝還有另一筆賬要算:為了脫硝會有三筆增加污染的因素不能忽略,一是使用大量的氨水或尿素,是消耗大量能源換來的;二是水泥生產加入它又需要耗能;三是治理后影響水泥生產增加的能耗。這三項總和必須與脫硝效果權衡利弊與得失,必須小于NOx排放量減少所帶來的環保效益。否則,就是加速對環境污染,只不過將水泥企業的排放轉移到氨水與尿素生產的企業頭上,或是在甲地的污染轉移到了乙地而已。就當前掌握的脫硝技術而言,如果標準過高,脫硝的最終效果可能不是保護環境,反而是在惡化環境!脫硝的方法上應該多一些科學態度,水泥脫硝最根本的是熟料生產中如何控制NOx產生的一次措施,然后才是在煙氣中采取脫氮技術降低排放量的二次措施。一次措施是采用低氮燃燒器及分解爐的分級燃燒系統,公平地說,設計院的有識之士在數年前就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應用中都打了折扣,原因是當時國家對NOx的排放并未提出要求。所以,脫硝重點還應從熟料煅燒技術開始,這是最為廉價而合理的措施,不應急于兩步并做一步走。即便是發達國家的治理,也都是先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再進行煙氣脫氮,以降低NOx控制的綜合成本,然后才有二次措施;據說,有的企業在一次措施上已取得滿意效果,甚至無須二次措施就能達標;而且二次措施也有諸多方案,隨著技術發展必然越發先進。還聽到國外已有生物脫硝技術的消息,每噸熟料成本不高于3元,2500t/d生產線的投資不超過300萬元,難道這種進步是一個早上就能實現的嗎?如果干什么都‘一風吹’,并不是科學發展觀,不見得有利于環保的治理。
??? 為什么會突發如此急切要求?好像NOx是昨天才從水泥窯中冒出來的,似乎昨天才知道NOx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危害。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我黨的光榮傳統是任何工作都要試點,為何脫硝如此之大的動作,卻沒了章法呢。就以水泥行業的粉塵污染治理為例,國家與行業花了多大力量才達到今天的水平,從最初150mg/Nm3的標準降到今天的50mg/Nm3以下,至少經歷了十余年。難道脫硝就有直通快車!在當時國內沒有一家水泥企業是以脫硝方式進行生產的條件下,有的地方便推出小于200mg/Nm3的排放標準,難道還需要討論它的可行性嗎?有人會強調電力行業已經成功實現。好!且不說電力行業與水泥行業在工藝流程上的差異,僅就電力行業脫硝費用的來源,可以冠冕堂皇地向電力用戶征收,而水泥行業行嗎?有人道出了真情,電力行業的脫硝已經使少部分人獲利頗豐,所以才將這股風刮到了水泥行業。若果真如此,這倒是合理解釋了脫硝之風為何來得如此迅猛。作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都希望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能保護環境,盡管履行這個希望還很遙遠;作為生產水泥的人,也應當遵循保護環境的生產規則。但規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少搞些主觀臆造。衷心祝愿水泥的脫硝之路也能走得科學與健康。
??? 【水泥人網】水泥生產中不利環境保護的環節,隨著國家提高對污染治理的要求,越來越少。早在十余年前,不少水泥專家就希望國家盡快對NOx的排放及使用高鉻磚有明確規定,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利國人健康。沒料到,2012年春節一過,一股‘脫硝’之風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刮遍了中華大地,各路諸候憑著靈敏的政治嗅覺,不惜各種場合鼓吹脫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眾多媒體爭相舉辦各種技術交流會,為‘脫硝’大造輿論之風,真是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而且據說‘年內不達排放標準,就要停產’。搞得水泥行業,家家卻顧不得市場銷售越發嚴峻的形勢,卻轉而去捉摸對付脫硝的要求。
??? 盡管降低水泥熟料生產NOx排放量是無可爭議的好事,但并不認為利用‘刮風’搞環保是正當做法,這樣只能讓企業與國家付出巨額代價。
??? 國家對水泥行業的脫硝標準還未制定,卻如此大張旗鼓地喧囂,有的脫硝裝備制造商大肆宣傳脫硝難度,甚至連投入資金及運行成本都只字不提,讓不少水泥企業以為需要上千萬費用。
??? 有人反復鼓吹脫硝的高標準,而不顧中國實情。其實,脫硝并不神秘,在發達國家早就有現成的技術與標準400mg/Nm3,但某些地方卻在出臺小于200mg/Nm3的標準,以為越低則越先進,才有利于環境保護,難道真是如此嗎?
??? 其實,水泥脫硝還有另一筆賬要算:為了脫硝會有三筆增加污染的因素不能忽略,一是使用大量的氨水或尿素,是消耗大量能源換來的;二是水泥生產加入它又需要耗能;三是治理后影響水泥生產增加的能耗。這三項總和必須與脫硝效果權衡利弊與得失,必須小于NOx排放量減少所帶來的環保效益。否則,就是加速對環境污染,只不過將水泥企業的排放轉移到氨水與尿素生產的企業頭上,或是在甲地的污染轉移到了乙地而已。就當前掌握的脫硝技術而言,如果標準過高,脫硝的最終效果可能不是保護環境,反而是在惡化環境!脫硝的方法上應該多一些科學態度,水泥脫硝最根本的是熟料生產中如何控制NOx產生的一次措施,然后才是在煙氣中采取脫氮技術降低排放量的二次措施。一次措施是采用低氮燃燒器及分解爐的分級燃燒系統,公平地說,設計院的有識之士在數年前就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應用中都打了折扣,原因是當時國家對NOx的排放并未提出要求。所以,脫硝重點還應從熟料煅燒技術開始,這是最為廉價而合理的措施,不應急于兩步并做一步走。即便是發達國家的治理,也都是先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再進行煙氣脫氮,以降低NOx控制的綜合成本,然后才有二次措施;據說,有的企業在一次措施上已取得滿意效果,甚至無須二次措施就能達標;而且二次措施也有諸多方案,隨著技術發展必然越發先進。還聽到國外已有生物脫硝技術的消息,每噸熟料成本不高于3元,2500t/d生產線的投資不超過300萬元,難道這種進步是一個早上就能實現的嗎?如果干什么都‘一風吹’,并不是科學發展觀,不見得有利于環保的治理。
??? 為什么會突發如此急切要求?好像NOx是昨天才從水泥窯中冒出來的,似乎昨天才知道NOx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危害。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我黨的光榮傳統是任何工作都要試點,為何脫硝如此之大的動作,卻沒了章法呢。就以水泥行業的粉塵污染治理為例,國家與行業花了多大力量才達到今天的水平,從最初150mg/Nm3的標準降到今天的50mg/Nm3以下,至少經歷了十余年。難道脫硝就有直通快車!在當時國內沒有一家水泥企業是以脫硝方式進行生產的條件下,有的地方便推出小于200mg/Nm3的排放標準,難道還需要討論它的可行性嗎?有人會強調電力行業已經成功實現。好!且不說電力行業與水泥行業在工藝流程上的差異,僅就電力行業脫硝費用的來源,可以冠冕堂皇地向電力用戶征收,而水泥行業行嗎?有人道出了真情,電力行業的脫硝已經使少部分人獲利頗豐,所以才將這股風刮到了水泥行業。若果真如此,這倒是合理解釋了脫硝之風為何來得如此迅猛。作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都希望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能保護環境,盡管履行這個希望還很遙遠;作為生產水泥的人,也應當遵循保護環境的生產規則。但規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少搞些主觀臆造。衷心祝愿水泥的脫硝之路也能走得科學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