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將給水泥行業帶來一塊新的市場,但是這一部分的商機是在未來,短期內還不會顯現。”談到新型城鎮化將給水泥行業帶來的市場空間,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對記者表示。“城鎮化建設目前主要是在規劃方面,在戶籍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中,在啟動資金的準備中。雖然目前水泥行業的參與度還不是很高,但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真正啟動之后,將會給水泥行業帶來一塊新增的產品銷售市場,這一塊將成為我們的亮點。”
新型城鎮化下行業新思維
作為新一屆政府重要施政理念之一,新型城鎮化的“新”包含了很多方面,涵蓋了觀念、體制、技術和文化等等。那么,水泥行業應以何種“新”的姿態來面對新型城鎮化帶來的發展呢?對此,孔祥忠語重心長地講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這個‘新’首先表現為新的水泥品種。應該研發一些新的(特種)水泥品種,更好地服務于城鎮化建設,使我們城鎮化建設所有的設施和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更長。雖然一部分也取決于建筑行業的施工規范,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在水泥的品種和質量上面,要有一個新的變化。其次,要提供新的建材產品。在城鎮化建設當中,作為水泥企業,我們除了提供水泥產品以外,還應該提供建筑骨料。由于多數石灰石的礦山基本上都在水泥行業,為建筑施工提供骨料產品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提高了石灰石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第三個‘新’表現新的服務形式上,水泥企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不僅要提供優質水泥、骨料,還應該將商品混凝土、干粉砂漿作為服務市場的新內容。借著城鎮化建設的機會,把握好水泥行業企業產業鏈延伸的機遇。所以,為了更好地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新’,我們水泥行業應該從新的材料、新的品種,以及新的服務形式和內容上進行發展和創新。”
新機遇下更應注意控制產能
面對新型城鎮化即將帶來的發展機遇,孔祥忠既看到了行業新增市場空間的利好一面,但同時也為行業已經過剩的產能感到擔憂,提醒行業企業千萬不要急于投資擴建。“雖然新型城鎮化對行業企業從水泥的用量上、品種上和服務的內容上來說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并不要認為由于多出了這一塊新的需求,我們就要有新的產能出來填補這一部分。現有的水泥產能過剩仍然是現階段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仍然要繼續嚴格控制水泥的新項目的建設,尤其是重復性的建設。同時,還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千萬不能認為這個市場稍微有一點波動,有一點好的跡象,就對未來市場看好而開始大量進行投資。事實上就現在來看,再進行投資的風險已經非常大了。”
據中國水泥協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度全國新建水泥生產線124條,新增了1.6億多噸的熟料產能,約3億噸的水泥,而全國每年新增的水泥用量不到2億噸,水泥產能過剩的趨勢在不斷加劇。“這既要求我們做好市場服務,還要設法控制好產能過剩帶來的危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效益,行業才能健康發展。”孔祥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