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行業,提起姚燕,無人不曉。這與她的雙重身份密不可分:技術專家和行業領導。
正是這么一位精干、歷練、充滿智慧的女企業家,建設了一批從事技術研究的隊伍,為水泥行業的重點工程提供了一批新理論和新成果。
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創新與研發之際,姚燕從技術專家和行業領導的雙重角度,講述了實施“第二代”的重大意義和對“第二代”技術的深刻解讀。
記者:從中國建材集團和總院的角度來看,您認為提出和實施“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意義何在?
姚燕:自1824年英國人J.Aspdin獲得第一項波特蘭水泥專利后,水泥生產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從煅燒設備看,水泥生產技術經歷了瓶窯、倉窯、立窯、機械立窯、干法回轉窯和濕法回轉窯等階段后,現在已處于新型干法的時代,目前預分解新型干法仍是當今世界上能實現規模生產的最先進的水泥生產技術。
我國的水泥新型干法生產技術自1970年中國建材院趙正一工程師提出“窯尾加把火”的想法以來,經過了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艱苦歷程,在原建材局、有關水泥企業與設計、科研和設備制造等共同努力下,先后開發出1000t/d、2000t/d、2500t/d、4000t/d、5000t/d及以上熟料的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工藝和裝備,為中國水泥新型干法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必需的條件。
目前我國在預分解窯節能煅燒工藝、大型原料均化、節能粉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等方面,從設計到裝備制造都迅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水泥生產技術和裝備已從中國走向世界。
但我國水泥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資源、能源、環境的危機,連續多年能耗及排放總量名列工業部門前列,因此進一步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水泥工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水泥工業必須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高效節能減排的“綠色水泥工業”邁進。喬會長和聯合會提出“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很有意義,也很及時,我們很擁護。
然而我國目前的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研究開發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無論從資金投入、研發能力、時間成本以及應用前景等方面都不現實,所以開發以懸浮預熱和預分解技術為核心,立足于已有生產線改造的技術和裝備更符合水泥工業的發展需求。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定義“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
姚燕:詞典定義: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是指以懸浮預熱和窯外預分解技術為核心,把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最新成果廣泛地應用于水泥生產的全過程,形成一套具有現代高科技特征和符合優質、高產、節能、環保以及大型化、自動化的現代水泥生產方法。
我們擬新定義: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是指以懸浮預熱和預分解技術為核心,進一步強化熱交換和熟料煅燒過程,大幅度提高窯爐熱效率和容積率;利用新型節能粉磨技術實現高效粉磨;同時采用網絡化信息、功能化、智能化、高效利用廢棄物和污染物防治等先進技術,進行水泥工業生產的現代化綜合技術。
解讀:燒成部分仍以懸浮預熱和預分解技術為核心,無論采用何種新技術、新產品(如高固氣比、預燒成、快速煅燒、高效冷卻機、高效保溫材料等),提煉出共性就是強化熱交換和熟料煅燒過程,大幅度提高窯爐熱效率和容積率,如能將出口溫度大幅下降,余熱利用就不用再作為未來發展技術,對于污染物肯定是先以防為主,但高效治理應該是第二代的標志技術之一,這樣一來粉塵(甚至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減排技術全包括了,對于廢棄物的問題,我們認為利用和處置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協同處置不是大量推廣的技術,但高效利用廢棄物是可以作為廣泛推廣的共性技術,所以提出了相對比較簡潔的定義。如果用于申報項目,針對每項均可提出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