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中聯水總經理黃頌高作為安陽市水泥行業的領軍人物,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敢于擔當的胸襟氣魄和勇于創新的聰明睿智,一度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他在引領企業快速成長,影響和帶動全市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打造創新型、環保型企業、促進安陽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該同志先后榮獲“安陽市項目建設突出貢獻獎”和“河南省建材創新人物獎”等諸多榮譽。為推動安陽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挽狂瀾,再度揚帆起航
安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安陽水泥廠,始建于1969年。原有三條濕法回轉窯生產線,年生產水泥40萬噸。當時海工水泥靠著過硬的質量,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軍隊優質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等多項榮譽稱號,在軍內外享有極高的盛譽。
然而,在原企業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因多種因素影響,企業全面停產,職工全部下崗。當時近千名下崗職工一下子涌入了社會,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軍轉干部和復轉軍人,因年齡偏大,工作難覓。好多職工為了生活擺起了地攤,當起了搬運工,職工生活逐年加重。黃頌高同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正當企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關鍵時刻,黃頌高同志臨危受命,為了全廠職工的生活,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頭拿出房產作抵押,號召職工通過入股、債轉股等辦法,共募集資金120萬元,開展生產自救。
在黃頌高同志的團結帶領下,安陽海工水泥分廠經過幾年的技術改造和生產運營,粉磨能力已從2004年只有一臺∮2.4×13m的磨機,每年生產能力不足10萬噸,迅速提高到現在的大型烘干窯一臺、∮3.2×13m的磨機五臺(部分配有輥壓機設備)、立磨一臺,年粉磨能力達到180多萬噸,為安陽市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求創新,實現華麗轉身
“墨守成規如同束手待斃,創新發展才能鳳凰涅盤”。一個水泥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熟料生產線,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就會失去競爭優勢。面對現實,如果企業不盡快改建,適應市場,將會再次慘遭淘汰。黃頌高同志深感責任重大,為盡快將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新的騰飛,他搶抓國家對水泥產業調整政策這一機遇,并結合中國聯合水泥對河南水泥市場的戰略布局,決定拆除原來總廠的三臺濕法水泥生產線,在原廠址新建一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走綠色低碳、節能減排之路,為企業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08年,面對水泥行業的嚴峻形勢,在全國壓縮水泥、鋼鐵、玻璃等項目上馬之時,上一條水泥生產線爭議是很大的,有的同志認為有個小廠能吃飽喝足,弄點分紅就很滿足了,再上新線無異是自討苦吃。但黃頌高想的更高更遠,他認為只有沖出重圍,才能起死回生。因此他帶領公司一班人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申報5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帶領公司一班人兵分五路,分別同中行、建行等進行溝通協商,爭取貸款。到中國建材股份、中國聯合水泥尋求支持,解決銀行授信問題。同時,公司加大安陽中海水泥粉磨站的市場營銷力度,籌措更多的配套資金,為項目的開工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了盡快理順工作,他日夜奮戰在項目建設第一線,在征地拆遷、周邊環境、歷史遺留等問題上,積極主動尋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力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黃頌高同志帶領大家積極打造精品工程,提高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2011年1月18日,安陽中聯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一次性點火成功,確保了一年內點火投產的奮斗目標。目前熟料日產能已穩定在5800噸左右。
如今,在他的辛勤耕耘下,經營之花已結出豐碩之果。企業從2005年的120萬元起家,只有20平方米的“蝸居”起步,發展到今天總資產近30億,年創利稅總額近5億元,目前,中聯水泥在安陽已擁有安陽中聯、安陽中聯海皇、海工粉磨站、海皇粉磨站等企業,一躍成為了我市水泥行業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