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在水泥協會2011年會長擴大會議上,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發表講話,站在聯合會的角度,看待水泥工業的發展,對水泥協會的工作做個評價。并分析了建材行業和水泥工業下一步轉型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他表示水泥行業是建材大產業,水泥發展好了,就會穩定和影響其他建材產業的發展。此次會長擴大會議,對解決當前的問題和應對明年的挑戰,分析得都很充分,大家的意見趨向一致,對于這樣有收獲的會議要充分肯定。以下為會議內容整理。
喬龍德:水泥工業發展轉型五大目標任務
一、十年來,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取得的主要成績與進步
一是技術裝備的提升與發展。
第一、技術裝備的提升和配套,以日產5000-10000t/d的大型預熱預分解窯爐、立磨、篦冷機、輥壓機、聯合粉磨系統等大型先進設備的研發制造為代表,形成了我國新型干法水泥裝備技術的核心競爭力,進而使我國水泥工業步入世界水泥工業先進行列,增加了國際影響力,提高了國際地位。
第二、在生產工藝上,懸浮預熱分解技術優化和協同處置各種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為水泥工業向具有綠色環保功能的產業發展,為綠色建筑材料奠定了基礎。
第三、以袋收塵、低溫余熱發電和資源化處置大宗固體廢棄物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延伸,為我國水泥工業實現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奠定了“兩型”產業的現實可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二是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巨大進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上了一個大臺階。作為水泥工業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新型干法工藝,在自身不斷提升水平的同時,改變了我國水泥工業的結構、經營規模、生產集中度和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比例。單個企業的產能分別由2000年的幾百萬噸增加到一個企業集團可達上億噸;新型干法4000噸以上的生產線從2000年的12條增加到2011年的500余條;目前年產能力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占全國總產量的44.9%,熟料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3.7%;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在全國水泥總產量的占比從2000年的11%上升至現在的87%。
三是水泥工業的發展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我國的經濟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等為特征的,這就決定了對水泥用量剛性需求的增加。整個經濟發展中處處都能見到水泥和鋼材等原材料支撐的建設載體。在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支持經濟建設中,水泥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應該看到現在的主要矛盾是產能過剩,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積極應對。
與此同時,水泥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提高。職工收入有了大幅度上升,企業自身的環境設施、企業面貌煥然一新。水泥行業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由2000年的108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9000億元,增加了8倍多;利潤總額由2000年的6.3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億元,增加了許多倍;上交稅收由2000年的2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多億元;職工人均年收入由2000年的7684元增加到2011年的4萬元,增加了近6倍。水泥企業的廠區面貌、辦公條件、職工住宿條件都發生了今非昔比的巨大變化。
二、水泥協會的工作在五個方面取得了比較出色的成績
中國建材聯合會的專業協會中,水泥協會工作做得比較好。我曾多次跟前治同志說水泥行業把握得不錯。我有時常在思考為什么一些專業協會在標準、規劃、產業政策等方面工作做的不到位?效果不理想?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交流以后,我的心里更有底了。那是因為水泥協會有一個好的掌門人,前治同志在企業工作過,了解企業實際需求,能夠貼近企業考慮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時水泥界有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和企業家精英,對水泥協會工作很支持。負責具體工作的兩位副會長、秘書長也都積極努力、盡職盡責。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泥協會工作開展得扎實順利、水泥行業的發展態勢良好。雖然應該看到存在的問題,但是更應首先肯定過去的成績和進步。水泥作為量大面廣、影響力巨大的產業,水泥協會的工作有效地引領和服務了行業健康發展,這具體表現在:
第一、對水泥行業整體發展形勢把握得比較好。對于每個時期的行業發展都進行了適時必要的引導、預警、調控和協調。在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和產業政策制定等環節都把握得比較好,在關鍵時刻影響政府,爭取政府支持出臺產業政策和有關法規文件,引導行業發展。
第二、與國際水泥界的交往合作的頻率增加,合作范圍擴大,交流層次提升,增加了協作和交流的渠道,增進了國外水泥界對我國水泥的了解,提升了我國水泥工業的國際影響力,為我國水泥工業爭了光。通過與國外水泥界的聯合協作、合作溝通,為我國水泥企業的產品和工程建設走向國際市場拓寬了渠道,為下一步在國際舞臺上贏得更多的發言權奠定了基礎。
第三、引導企業聯合重組、市場協同。不僅增加了水泥行業集中度,調整了結構布局。尤其是以大企業為依托,提高被聯合重組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如果要依靠行業通過逐步發展先進生產力去實現產業升級,則要用更漫長的時間。所以水泥行業的聯合重組為整個產業升級加速了進程,縮短了時間。今年水泥行業實現了利潤大幅度提高,一部分來源于水泥行業產業鏈延伸帶來的收益,一部分是源于水泥企業聯合重組,集中度提高后市場協同,自覺節能限產。
第四、水泥協會開展工作是有計劃性的,通過祥東同志的工作報告,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規模較大、具有針對性的活動。協會工作的有序開展保持了行業聲音與導向的不中斷,保持了與企業對共性問題的探討,不斷形成共識,尤其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有效遏制無序競爭的出現。
第五、發揮大企業、副會長單位的引領帶頭作用,無論是技術創新、聯合重組、市場協同、信息化管理、廢棄物協同處置、節能減排、發展水泥制品業等方面都由大企業示范與帶領,為全國眾多的水泥企業做出了表率。
總之,水泥協會在協調政府、服務企業和聯系國際水泥界“三條線”上通過扎實的工作,使水泥工業這樣一個量大面廣、企業數量眾多的產業得到了有序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