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死的要死,該大的還是要大。”5月23日,在杭州舉行的2009年中國水泥市場營銷論壇上,海螺水泥[40.63 -4.35%](600585.SH)一位高管直言,海螺水泥仍將推進在浙江的增產計劃,“引導浙江建立優秀的水泥企業”。
??? 此前,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曾表示,在“十一五”期間,海螺水泥將把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提高至40%,從而主控華東市場。
??? 海螺水泥的擴張計劃引來了眾多中小企業的擔憂。尤其是水泥產能過剩已成水泥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上海水泥協會會長諸葛培智甚至認為,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華東市場的拐點就將到來,即“長三角地區水泥嚴重供過于求”。
??? 不過,海螺水泥顯然不擔憂供應過剩的危機,上述海螺水泥高管表示,“水泥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的行業,通過結成聯盟來提高市場價格是很難的,水泥行業的發展還得由市場來決定”。
??? 海螺逆市擴張
??? 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海螺水泥10多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一,2008年水泥產量近億噸,占中國市場約10%的份額。
??? 雖然在華東地區,水泥產能過剩已是業內共識,但2008年,海螺水泥仍投資62.3億元,在安徽、江西新建8條5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
??? “條件這么好的企業,你不讓它發展是不合理的。”上述海螺水泥高管透露,其公司將以兩大舉措來應對水泥的行業危機:一是產業擴張;二是發展余熱發電等水泥關聯產業。
??? 以華東地區為例,雖然在諸葛培智看來,“市場已經很成熟,拐點即將出現”,但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曾表示,在“十一五”期間,海螺水泥將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提高至40%,從而主控華東市場。
??? 海螺水泥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其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與會的昌興水泥人士直言,“我是從海螺水泥出來的,海螺水泥的成本控制確實有很大的優勢。”另一業內人士透露,“人家(海螺水泥)一條線只要280人左右,而行業內比較好的企業都要400多人,光人力這一塊(同行業其它企業)就要比海螺水泥差很多”。
??? 在水泥關聯產業上,上述與會海螺水泥的高管稱,“一個能處理全縣50%左右的粉煤灰與垃圾的企業,有哪個縣不歡迎呢?”在他看來,余熱發電、城市廢棄物處理以及本身的零污染是海螺水泥擴張的優勢,可以提高海螺水泥的利潤率。
??? 在解釋海螺水泥為何進軍浙江——這一已經飽和、水泥生產技術水平高的市場時,上述高管說:“我們不是來干掉誰,而是來告訴大家,水泥企業應該怎么做,為水泥行業做一個引導。”
??? 中小企業擔憂
??? 海螺水泥的增產顯然不是水泥行業轉好的訊號,雖然工業和信息化部建材處處長呂桂新給與會人士帶來了樂觀的信息,“2009年1-4月全國水泥總產量同比增長了13%,今年仍然是水泥業發展比較好的年份”,但與會的中國水泥玩家卻仍然面露難色。
??? 事實上,早在2006年,浙江市場水泥供應已經嚴重過剩。為此各家水泥企業一致希望通過“行業自律”,以控制產能的方式來穩定市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海螺水泥通過市場擴張,擠壓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空間,并最終淘汰它們的目的顯而易見。”
??? 據浙江省經貿委網站信息,2008年9月,98家當地水泥企業的聯合上書反對海螺水泥浙江擴能,但一個月后,海螺水泥通過了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的審核。
??? 海螺水泥的擴張讓眾多水泥企業頭痛不已,2007年成立的南方水泥讓他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 南方水泥隸屬于中國建材[16.00 -4.08%](3323.HK),被諸葛培智評為水泥行業的“后起之秀”。近年來,南方水泥為迅速發展壯大水泥產業,發起了一系列的聯合重組。
??? 中建材董事長宋志平曾強調,中建材的聯合重組與西方傳統的M&A有根本的區別,中建材的聯合重組不排斥原有企業,“不是把你買過來然后讓你走人”,而是與原有企業主一起分享重組后的企業成果,是一個開放的、融合性的重組。
??? 2008年南方水泥在浙江發起一系列重組,其中包括把浙江當地最大的企業三獅水泥100%股權收入囊中。
??? 參會的多位中小水泥企業高管均表示,希望能與南方水泥合作,進行聯合重組,以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
??? 不過在此次會議上,面對中小水泥企業熱情的雙手,南方水泥的高層卻沒有直接的回應。
??? 不過,對海螺水泥的擴張計劃,一位臺灣水泥界的企業高層卻有不同看法。這位高層向本報記者表示,“大者恒大”將是大陸水泥業發展的趨勢,“產能不等于產量,雖然產能過剩但產量還是可以自行調節的,而且要是利潤真低得不行,肯定會有人退出”。
??? “政府的調控是有限的。”在呂桂新看來,水泥行業是一個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政府不會強制調節具體企業。
??? 來自臺灣的亞洲水泥的高管表示,無論是南方水泥,還是華潤水泥,它們與海螺水泥一樣,都在擴建,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做為一個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肯定有這種做大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