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0-10-11 13:38:38 來源:水泥人網

河南省“十一五”能源發展規劃

水泥人網

【時效性】

【頒布單位】

【頒布日期】

【實施日期】

【失效日期】

【內容分類】

【文號】

【名稱】

【題注】?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豫政〔2006〕11號)精神,為明確全省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按照省委、省政府對全省能源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特編制本規劃。

一、我省能源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十五”期間能源發展成就。“十五”期間,我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搶抓機遇,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著力緩解瓶頸制約,不斷深化體制改革,能源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大幅提高,國有大中型礦井煤炭年生產能力五年新增900萬噸,創歷史新高;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881萬千瓦,五年新增1349萬千瓦,是前十年新增裝機的1.5倍。能源生產量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4500萬噸標準煤,是2000年的2.3倍,年均增長17.6%。原煤產量、發電量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長19.8%和15.4%,分別達到18761萬噸、1420億千瓦時。原油產量507萬噸,天然氣產量20.1億立方米,基本保持穩定。電力凈外送30億千瓦時,實現了由電力凈吸納省向凈送出省的歷史性轉變。我省作為全國大型煤炭基地和重要火電基地的作用初步顯現,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煤炭生產結構得到改善,資源整合效果明顯,小煤礦數量累計減少2000多處,國有重點煤礦產能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60%,國有煤礦原煤入選率提高10個百分點。電力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火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提高20%,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裝機五年新增580萬千瓦,占全省火電比重達到36%,較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熱電機組比重提高到20%,大中型水電裝機五年新增102萬千瓦。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石油、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上升近20個百分點,發電用煤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新進展,農村戶用沼氣達到128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突破500處,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大幅增加,生物乙醇汽油在全省推廣使用。

能源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省城鎮以上能源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2億元,比“九五”期間翻一番以上,是改革開放以來投入最多的五年,一大批煤炭、電力、油氣等重大能源項目開工建設并投產。重點煤礦建設進展順利,永煤集團城郊礦240萬噸燉年等8處大中型礦井建成投產,平煤集團首山一礦240萬噸燉年等12處大中型礦井相繼開工建設,五年新開工大中型礦井規模1890萬噸燉年。電源建設明顯加快,小浪底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沁北電廠建成我國第一臺國產化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信陽華豫電廠等9個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骨干電廠建成投產,新鄉寶泉抽水蓄能電站和鄭州、駐馬店燃氣電站等大型電源項目開工建設,單機13.5萬千瓦及以上機組五年新開工規模超過1900萬千瓦。電網建設得到加強,鄂豫第二、三回500千伏線路建成投運,靈寶建成我國第一套330千伏超高壓國產化直流換流設備,在全國聯網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主干電網建設加速,500千伏主網架初步形成,220千伏變電站突破100座,12個省轄市實現220千伏環網供電;城鄉電網改造全面實施,城市電網“卡脖子”環節基本消除,縣城電網基本實現110千伏雙電源供電,95%的行政村電網得到改造,城鄉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大大提高。油氣工程建設成績顯著,“西氣東輸”河南段主干線和6條支線工程建成通氣,新增天然氣長輸管線963千米,義馬煤氣化一期和南陽天冠生物乙醇工程建成投產。

能源節約和安全生產成效顯著。國有重點煤礦節能狀況得到改善,資源回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55%。電力生產和運行節能效果明顯,火電機組供電標煤耗達到390克燉千瓦時,五年降低25克燉千瓦時;省網線損率達到5.85%,比2000年降低1.3個百分點。能源安全生產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煤礦安全改造投入加大,國有重點煤礦基本建立了瓦斯監測監控聯網系統,防治水平提高,原煤百萬噸死亡率達到1.17,較“十五”初期降低50%以上;電網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斷改善,抗災害能力明顯提高,城市供電緊急預案和電網“黑啟動”方案相繼出臺。

能源體制改革取得一定進展。能源領域投資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基本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煤炭企業主輔分離取得進展,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國有煤礦政策性破產工作穩步推進。能源價格體制逐步理順,電煤指導價取消,煤炭價格實現市場化;電價改革逐步深入,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實現了同網同價,“標桿電價”、“煤電聯動”等政策相繼實施。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廠網分開基本完成,發電側從建設到經營基本形成多種投資主體有序競爭的局面。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資源和環境制約日益加大。能源發展面臨的資源制約越來越大,資源接續能力不強。我省煤炭資源地質勘查滯后,勘查程度不高,保有儲量僅占全國的2.4%,可供建井的后備精查儲量不足,儲采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煤炭后繼生產面臨較大壓力。受資源限制,天然氣和石油產量下降,供需矛盾突出。水能資源有限,經濟可利用的水電資源基本開發殆盡,風能資源不夠豐富,太陽能發電成本仍然較高。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受環境制約不斷增大,煤炭生產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積、瓦斯和粉塵排放等對環境影響日趨嚴重,大量抽放礦井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明顯下降,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逐年增加,改善生態環境的難度和壓力增大。

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亟待緩解,煤炭供需平衡受價格影響時常波動,電力供應相對富裕,天然氣供應日趨緊張。煤炭生產結構相對松散,小煤礦數量較多,產業集中度低,平均單個礦井規模較小。電源結構不合理,燃煤火電機組占全省裝機90%以上,平均單機規模不到6萬千瓦,5萬千瓦及以下火電機組比重較高。電網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地區存在有電送不出、有電用不上的現象,5%的行政村未實施農網改造,部分偏遠深山區還有無電住戶。能源消費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仍占主體地位,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等清潔能源比重偏小。可再生能源發展相對緩慢,風電、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發電沒有實質性進展,農村沼氣普及率比較低,豐富的秸稈等可再生能源還未得到有效利用。

節能任務還很艱巨。我省能源生產方式比較粗放,利用效率低,損失浪費量較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高于東部先進省份。相當一部分煤礦生產仍是機械化、半機械化和手工作業并存,礦井技術裝備水平低下,煤炭洗選設備陳舊,工藝落后,資源回收率和煤炭洗選效率較低。煤炭開采中采富棄貧現象普遍存在,小煤窯私挖濫采屢禁不止,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破壞。全省火電機組供電標煤耗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電網低壓線損率遠高于省網,電力行業節能降耗任務很重。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較低,仍存在大量分散供熱的低效率燃煤小鍋爐。

能源體制改革仍需深化。煤炭資源開發、管理和安全生產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大部分國有煤炭企業社會負擔重、人才匱乏、競爭力差,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不足。電力體制改革進程較慢,區域電力市場沒有建立,主輔分離和輸配分開尚未實現,促進電網快速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農村電力體制需要進一步規范。一次能源價格上漲過快,行業間協調發展的機制尚未形成。電價形成機制需要進一步理順。

(三)能源發展面臨的形勢。“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關鍵時期,能源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存在嚴峻的挑戰。

我省具備保持能源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明確支持河南等省份建設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加快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優勢產業發展,為我省能源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為做大做強能源產業提供了戰略機遇。我省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產量居全國前列,是國家規劃建設的13個全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又緊鄰山西、陜西煤炭大省,交通便利,煤炭輸入輸出通道暢通,擔負向中南、華東地區供煤的任務;我省水資源較為豐富,一大批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將為河南火電發展提供更充足的用水保證;河南電網處于全國聯網中心位置,電力外送通達,在國家電力規劃布局中是華中乃至全國重要的火電基地,擔負華中電網南北水火電調劑運行的火電補償任務,良好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為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西氣東輸”、“川氣入豫”等工程為改善我省能源供應結構提供了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將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法律支持,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我省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成為“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的亮點。

我省“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也存在不少困難,面臨較大挑戰。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省能源需求增長持續強勁,預計全省一次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5%以上,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9%左右,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越來越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節能和環保工作更加緊迫。能源供應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原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供應日趨緊張,調入量不斷增加,從長期看,我省將逐步轉變為一次能源凈調入省,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隨著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發生較大變化,電力市場開拓難度加大,火電競爭能力亟待提高。能源安全生產特別是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能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改革任務仍十分艱巨。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