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針對市場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導市場區域,希望產能達到50%以上,正常在60%~70%,在這個區域里對市場價格有一定的話語權,能夠對這個市場有比較大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協同利潤區域,我們有30~40%的市場份額,也許更少一點,在這些區域里作為參與者,可以和競爭對手共同協作,維護市場的正常環境和秩序,在市場上共同發展。
尋覓北方市場合作伙伴
目前北方水泥的范圍包括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最早內蒙古也在其中,后來根據整個業務的發展方向,最后決定將其劃分給中國聯合水泥,因為中國聯合水泥在河北有企業,雖然量不大,但是可以和內蒙、山西連成一片。
2009年12月,與內蒙烏蘭水泥簽訂正式的合作協議,最近又與內蒙其他一些企業在商談合作,而山西市場也有一些動作,預計3月底,我們內蒙和山西就會有新的戰略合作伙伴來共同發展這個市場。
中國建材對山西和內蒙關注時間很長,2003年開始和山西大同水泥有過接觸。此后,國家出臺加速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山西大同水泥有7條濕法窯,按照政策2007年底全部關閉,還有5,400員工,因此,我們就退出了。
繼續關注山西和內蒙兩個區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兩個地區都是能源基地。就目前來看,煤電仍占水泥生產成本的63%左右,這兩個區域煤電價格非常低,但是水泥價格在全國卻是中等偏上;
二是,兩個區域人口雖不多,但是GDP增長很快。特別山西省煤炭行業現在開始整合,后期將會像中東擁有石油的國家一樣發展的更快;
三是,兩個區域市場還沒有形成足夠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目前內蒙主要企業有蒙西、烏蘭和冀東,但是規模都不是很大,山西也是如此,別說在全國排名前12家,就連國家重點支持60家以內的企業,山西也沒有一家,企業相對比較散。
加大沿海區域重組與協同
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是國家市場最活躍、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而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行業曾經有過輝煌,但最近幾年一直陷入低谷,最突出的是浙江省每年1億多噸的產銷量,而價格及企業的盈利水平在全國基本是墊底的。這種情況不僅給區域乃至整個行業都帶來不好的影響,當然也給全國其他地區敲了警鐘。盡管地區經濟最發達,需求很大,購買力水平也挺高,但是水泥價格就是上不去,使我們水泥行業在這個區域里一直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
其主要原因就是“產能過剩、集中度不高”,與全國的基本情況差不多,所以中國建材從2006年開始在華東地區做一些工作,進入2007年以后實行聯合重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華東的浙江、江西、湖南、江蘇、上海等地區,大概有1.1億噸的產能,廣西等其他地方也在做一些探討,希望能夠繼續加大合作的隊伍。
計劃2010年年底南方水泥包括廣西在內,五省一市可以形成1.5億噸的產能。在這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區域里,雖然有海螺、南方公司、華潤、臺泥、中材等一些大的企業集團,但是大家在市場方面的協作程度并不是太高。所以,去年不僅只是海螺,包括區域里的其他競爭對手,按照中國建材的市場理念,我們都希望和他們有合作。如果從資產紐帶上能有點合作,無論是控股方或者是參股方都可以考慮的,假如參股或控股都行不通,在市場方面做個協同也比較不錯的。協同并不是搞區域壟斷,因為在中國目前最少還有4,000多家水泥企業,所以說再怎么做也談不上壟斷,只是希望在一些區域平時能有一些聯系,在市場上大家能夠有所合作,讓行業和企業盈利狀況得到改善。
至于未來華東市場格局是個什么樣子不太好說。目前,華東地區有近6億噸水泥產能,中國建材希望有3~5家水泥企業能夠攜起手來把它共同維護好,這樣對中國建材來講在區域里進行的聯合重組也基本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