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說,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中央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和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出臺了鋼鐵等10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推動結構調整方面提出了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對策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產業發展總體向好。
不過通知也指出,從當前產業發展狀況看,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快,各地區、各行業也不平衡。不少領域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現象又有所抬頭。
?通知認為,對部分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如不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任其發展,市場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并將導致企業倒閉或開工不足、人員下崗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國家擴大內需一攬子計劃的實施效果和來之不易的企穩向好的形勢,而且將錯失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市場形勢推動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因此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持產業政策導向,嚴格執行環境監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項目投資管理有關規定,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要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把握好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1億噸,特種水泥與粉磨站產能2.7億噸,落后產能約5億噸,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而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
通知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所涉及的行業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和全球資源配置特點,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要輔之必要的調控措施,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則和產業政策導向:
1.控制增量和優化存量相結合。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聯合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結合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轉移產能,形成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新格局;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存量,調整產品結構,謀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2.分類指導和有保有壓相結合。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要堅決控制總量、抑制產能過剩;鼓勵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藝和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形成新的增長點。對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要集中有效資源,支持企業提高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展產業化示范,防止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引導有序發展。
3.培育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立足于新一輪國際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盡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新興產業,及時制定出臺專項產業政策和規劃,明確技術裝備路線,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抓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及時修訂產業政策,提高準入標準,對結構調整給予明確產業政策引導。
4.市場引導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加強行業產銷形勢的監測、分析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信息發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標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協調產業、環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產能過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合力;同時堅持深化改革,標本兼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解決重復建設的深層次矛盾。
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上述原則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各省(區、市)必須盡快制定3年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支持企業在現有生產線上進行余熱發電、粉磨系統節能改造和處置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及垃圾等。新項目水泥熟料燒成熱耗要低于105千克標煤/噸熟料,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0千瓦時/噸水泥;石灰石儲量服務年限必須滿足30年以上;廢氣粉塵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標準立方米。落后水泥產能比較多的省份,要加大對企業聯合重組的支持力度,通過等量置換落后產能建設新線,推動淘汰落后工作。
通知中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握好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勢頭。具體對策措施是:
?1.嚴格市場準入。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抓緊制定、完善相關產業政策,盡快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等產業的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準入門檻。加快編制或修訂專項規劃,對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要及時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避免盲目和無序建設。質量管理部門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按照產業政策的要求和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嚴格核發螺紋鋼、線材、水泥等產品生產許可證,堅決查處無證生產。依法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加大處罰力度。建設主管部門要禁止落后水泥進入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結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