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亞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2008年11月,亞泰集團以收購股權的方式進行重組,按《公司法》健全了法人治理結構。生產經營機構精干高效,統一按亞泰集團的管理模式設立5個生產車間、8個輔助部門、5個綜合管理部門、2個子公司、1個分公司。實行“以計劃管理為基礎,以績效考核為依據,審計為主調研為輔”的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粗放管理的經營方式,實現精細化科學管理。
注入生產改造資金,解決發展瓶頸難題。通化特種水泥公司在2008年9月因缺少資金停產近3個月,重組后亞泰集團注入資金啟動生產。到目前,亞泰集團注入生產資金總計1.6億元。 年初,首先重點對主體生產線3號窯進行檢修。6―8月份又對1號和2號窯進行全面大修和完善。同時,利用集團內部煤業,優先滿足特水生產需要用煤,集團先行墊付資金2000余萬元,使公司生產度過困難時期。亞泰集團重組后,變企業原來的冬儲為旺季銷售,僅此一項每年就可多收入2000萬元左右。
注入品牌優勢,打造水泥精品。亞泰集團以全國馳名商標的品牌和先進的質量管理優勢,帶動特水公司強化質量管理,發揮大企業集團的技術優勢,解決特水公司諸多質量管理難題,促進了公司產品質量全面升級。現已形成“山泉牌”水泥多品種的產品結構,從砌筑22.5級到各種建筑用的32.5級、42.5級、52.5級和特種水泥,都能生產。其中復合32.5級水泥、普通42.5級水泥為主導產品,競爭優勢明顯,得到用戶廣泛認可。
注入先進機制,延伸產業鏈。重組后的企業,按照集團公司《項目管理制度》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集團提出,將通化水泥公司建成吉林省東南部的水泥生產基地。在通化地區發展石膏礦、煤炭、商品混凝土、房地產等產業,延伸水泥產業鏈,同時進入醫藥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4.9億元,于8月中旬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10年7月投產。屆時,通化水泥公司的整體生產能力將大幅提高。